平敏止咳汤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30例

时间:2022-09-24 11:41:19

摘要 目的:观察平敏止咳汤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疗效。方法:以门诊30例过敏性咳嗽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平敏止咳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服。结果:痊愈21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平敏止咳汤对小儿过敏性咳嗽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 小儿过敏性咳嗽 平敏止咳汤 临床观察

小儿过敏性咳嗽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该病具有病程长、日轻夜重、干咳少痰等特点,临床治疗比较困难。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平敏止咳汤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我院儿科门诊患儿,均符合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后加重,痰少,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气管舒张剂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③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变应原试验阳性可作辅助诊断;④气道呈高反应性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可作辅助诊断;⑤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本组全部病例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1岁以下2例,1~3岁4例,4~6岁16例,7~14岁8例。而且,大多数病例均曾用抗生素及各种止咳药物治疗,疗效不佳。

2 治疗方法

平敏止咳汤药物组成:炙麻黄、甘草各3g,杏仁、桑白皮、炒地龙、僵蚕、胆南星、蝉蜕各6g,生石膏、金银花、百部各10g。随症加减:鼻塞流涕者加用辛夷、苍耳子各6g;痰多色白者加用制半夏、茯苓各10g,陈皮6g;痰多色黄粘者加用黄芩6g,炒瓜蒌皮10g;伴气促者加用煅赭石10g,葶苈子6g。以上剂量为5岁小儿量,如年龄变化可适当增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遇服药困难的患儿可少量频服,1周为1疗程,共服药1~2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定疗效标准。结果21例痊愈(咳嗽症状完全消失,2周以上未发作);6例好转(咳嗽症状不同程度减轻或间隙延长);3例无效(咳嗽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0%。

4 病案举例

凌某,女,6岁。2008年6月21日诊。患儿咳嗽1月余。咳嗽呈阵发性,以清晨及夜间为主,伴咳痰不畅,咳甚则呕吐食物,无发热气促,胃纳差,二便可。舌红、苔稍黄腻。曾予多种抗生素静滴后无效,后用博列康尼、酮替芬后咳嗽稍好转,但时好时坏。今予查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胸片示无殊。诊断为过敏性咳嗽。方用平敏止咳汤加减:炙麻黄、甘草各3g,杏仁、桑白皮、炒地龙、炒僵蚕、蝉蜕、胆南星各6g,石膏、金银花、炙百部、炒瓜蒌皮、炒谷芽、炒麦芽各10g,7剂后咳嗽咳痰明显减少,复诊予止嗽散加减,服3剂后,诸症皆消。

5 体会

过敏性咳嗽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常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经常规药物治疗后症状却迁延不愈。现代医学认为,过敏性咳嗽的发病机理是持续的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是外邪不解,引动内风,风动上扰,摇钟而鸣。其中,外邪又以风邪为著,因“风为阳邪”,“其性向上”,“风为百病之长”,“风盛则挛急”,“风善行而数变”,故可解释过敏性咳嗽的咳嗽反复发作、时发时止、清晨为著的特点。治宜宣泻并用、祛风解痉止咳,方中麻黄、杏仁、石膏、甘草乃《伤寒论》之麻杏石甘汤,取其清热宣肺解表之效,更加金银花清热解表,地龙、僵蚕、蝉蜕为搜风通络虫类之品,善祛风解痉止咳,桑白皮、胆南星清热化痰,百部化痰止咳,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宣肺、解痉化痰止咳之功。临床应用,确有良效。

上一篇:珍黄丸粉治疗褥疮溃疡期25例观察 下一篇:手法加中药熏疗治疗冻结肩68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