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思维训练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

时间:2022-09-24 11:38:43

浅议思维训练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

摘 要: 思维能力是人类智力构成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各个领域的专家建立和发展了思维和认知理论,这为思维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各国的教育专家、心理学家都提出个各种各样训练思维能力的模式和方法,在中国,思维能力的训练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思维能力拓展和训练已经逐渐渗入到学科教学中。

关键词: 思维 思维和认知理论 思维训练 实践

1.思维的概念和分类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能力的核心因素。

按照不同的角度,思维可以分为各种类型。从主体意识产生的角度,思维可分为潜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两种;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人类思维的发展一般都经过这三个阶段,而这三种思维往往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参与活动的;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以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的品质和创新成分的多少可以分为再现思维和创造思维;从思维的形式来看,又分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三种。

在各种形态的智力结构中,思维能力在其中都占据着核心的位置,它是构成能力的主体,是创造力的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有创造力的人,思维能力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的思维品质。而学生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我们正确地引导。因此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就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思维训练,通过训练使思维得到提高和发展。

2.思维和认知理论的主要学派和发展

思维一直是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神经生理学及其他一些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这些领域的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思维是可训练的。就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国内外很多的科学家都先后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看法。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Bloom,1956)的分类法是使用最广泛的描述思维的模式。他把认知领域的思维分成六个层次: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他认为,复杂的综合问题不仅仅需要某个确定思维过程,而教学应该关注分析、综合、评价这些高级思维技能的促进。布卢姆分类法直接关注了思维这样一个重要的主题,并围绕它为实践者提供了可充分利用的思维结构。然而,很多有价值的活动是布卢姆分类法所不能涵盖的,否则将削弱其潜在的学习机会的特征。

吉尔福特(Guilford,1959)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活动就是人在头脑里加工(即操作过程)客观对象(即内容)、产生知识(即产物)的过程,人类智力应由三个维度――智力的内容,智力的操作,智力的产物组成,其中思维内容、思维操作和思维结果中的各项能力决定了人类智力活动的水平。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将学习者分成四种类型――符号思考者,图形思考者,语义思考者,行为思考者。吉尔福特的智力理论还认为创造力主要包含四个关键因素: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精进性,这奠基了我们今天对创造力的理解和对创造力的测评方法,并使发散思维的培养变成了可操作的教学程序。

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日内瓦学派,又称“皮亚杰学派(Piagetian school)”的创始人皮亚杰是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先驱(Atherton,2011)。他提出了发生认识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区分三类知识的理论,在认识论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布鲁纳的理论则在皮亚杰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引起了教学方式的彻底的变革(Smith,2002)。首先,他认为学习是通过主动发现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是刺激与反应结合的渐次复杂化的量的连续过程,而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个阶段组成的阶段性的质的过程。其次,他认为认知发展要经过行为把握、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三个阶段,而符号把握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发展力,因此,处于学科核心地位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主题是促进智力所必需的,必须要突出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最后,他认为学习动机是促进学习的真正动力,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因此,他主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的结构,在发现中培养发现的喜悦感。这一“发现学习理论”,对全世界的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思维训练的实践

由于思维和认知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许多人都认识到了思维是一项可以学习的技巧,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加以提高,因此,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参与到思维训练的实践中,并提出了各种教学模式。

在西方,主要有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设计的三元理论课堂教学模式(Sternberg、Grigorenko,2004),戈登和他的同事们设计完成的“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法,威廉姆斯构建的三维创造性教学模式,奥斯本―帕内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泰勒发展多种才能的思维教学模式,等等。

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具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学会思维,享受学习,体验成功,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聪明的学习者,是教育的必然和改革的需要。而如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思维教学有两种模式,一是单独设立思维教学或者思维训练课程,二是采取渗透式方法,将思维能力培养渗透进学科教学课程中。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我国的中小学各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都已经逐渐将思维教学融入其中,以英语教学为例,传统的英语教学都以教师为中心,而新的教学模式开始以学生为核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实践中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由此发展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这一教学模式是本着建构主义的理念,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oygotsky,1978)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一般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近来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作为外语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4.结语

由前述内容可知,思维能力是人类智力构成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人智力的高下。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各个领域的专家建立和发展出了思维和认知理论,这为思维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各国的教育专家、心理学家都提出个各种各样训练思维能力的模式和方法,在中国,思维能力的训练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思维能力拓展和训练已经渗入到学科教学中了,比如在英语教学中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架式”教学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今后,思维训练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定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Atherton J S (2011) Learning and Teaching; Piaget’s developmental theory [On-line: UK]retrieved 5 June 2011 from

http://www.省略/learning/piaget.htm.

[2]BLOOM, BENJAMIN 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Handbook 1: The 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 Longman.1956.

[3]Richard,J.C.,Platt,J.,& Platt,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Robert J. Sternberg, Elena L.省略/p/articles/mi_m0NQM/is_4_43/ai_n8686065/.

[5]Smith, M.K. (2002) Jerome S. Bruner and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the encyclopedia of informal education http://www.省略/thinkers/bruner.htm.

[6]Vygotsky, L. 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上一篇:体味家常课 下一篇: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