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仅是表象 汽车业需整体改革

时间:2022-09-24 10:47:44

价格战仅是表象 汽车业需整体改革

尽管国家发改委各级官员在各种场合多次表示,将针对汽车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推出调控政策。然而,面对中国汽车产业目前是否已经产能过剩的问题,业内各方又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

在是否利用海外市场消化产能的方面,也同样存在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汽车产品的进出口许多国家都极为关注并有诸多壁垒,因此,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应有十分明晰的国家战略,不能盲目强调走出去。广大的农村市场,也是中国汽车产业更广阔的空间。

目前中国汽车所经历的“价格战”仅仅是汽车产业发展中的短期现象,也仅仅是表象,进一步深化改革将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产能过剩”说之争

“中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情况的确存在,但调整意见尚未出台。”7月25日,在2006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介绍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辛国斌明确表示,结构调整基本意见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思路,目前正在展开调研工作,具体意见不久将。

而辛国斌所指的“具体意见”就是被市场久为关注,但又颇为“难产”的《关于加快汽车工业结构调整若干意见的通知》。

“房地产、汽车等先导行业在经历了一个时期的调整后,上半年再次出现增长加快的趋向,带动了上半年投资提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去年,全国6315家汽车工业企业,在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60%的基础上,全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4.33%,净减169.22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0.64%,同比降5.02个百分点。在全行业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全行业出现了1155家汽车企业亏损,亏损面为18.29%,亏损额为96.57亿元。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汽车销量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达到353.52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26.7%。但汽车产量也创历史新高,达到388.66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27.8%。

虽然,今年汽车行业销售量回升证明了汽车消费市场强劲,但汽车产量的同步攀升却让人担忧。事实上,中国汽车产业上半年的“产销双快”答卷并没有让国家发改委感到满意。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国家对于汽车消费一向不持鼓励态度,一直以来的高消费税就是明证,而说到进一步调控措施,无非是缩紧银根等方式,对于国家发改委的具体结构调整的做法还要等一些时间再看。”

事实上,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一直是宏观调控的焦点,但因其牵涉到的上下游产业也非常广泛,所以一向较为“谨慎”。

辛国斌就表示:“由于汽车行业与许多行业的关联度较为紧密,在制订结构调整政策以应对产能过剩问题的时候,国家发改委将更为谨慎。”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各级官员已经多次表示,将针对汽车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推出调控政策。

然而,面对中国汽车产业目前是否已经产能过剩的问题,业内各方又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

张小虞说:“汽车产能过剩是一种宏观信息,国家主管部门提出来很正常,提醒投资者重视。但这不应该成为具体指导所有企业的原则,每个企业都要根据细分市场和企业自身的情况决定产能。”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邵奇惠则认为:“许多事情,不能因为你的本意是好的,你的位置比较高,就轻易下结论,尤其不能轻易运用行政手段去追求立竿见影。譬如,最近大家一直在争论汽车产能是否过剩这一问题。我只感觉到目前政府有关部门与汽车业界许多人形成争论双方的态势。”

“产能问题,只能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用行政手段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农村Vs海外:中国汽车驶向何方

在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在羊城召开之际,记者采访了上海大众、广汽集团、吉利、奇瑞、丰田等参展商的销售人员,他们普遍对今年下半年的汽车销售看好。“今年公司甚至生产不出足够的车,”在展会上,上海大众一位销售经理这样向《中国经济周刊》形容目前的销售势头。

但事实上,目前国内汽车企业的库存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据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份,仅29家主要轿车生产企业中,累计库存达到100360辆,比去年同期超出近30%。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张骥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汽车企业要解决库存和过剩的问题,“应该寻求出口海外。”

据张骥介绍,去年全年汽车工业出口市场达207个,整车出口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东,非洲,东南亚为主,汽车零件出口以发达国家为主。全国整车出口以自主品牌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主。

而邵奇惠却向《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了完全不同的看法,“汽车产品的进出口许多国家都极为关注并有诸多壁垒,因此,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应有十分明晰的国家战略,不能盲目强调走出去。”

在邵奇惠看来,农村才是中国汽车产业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邵奇惠说:“据统计,我国农村现有机动车保有量仅能完成农村运输量需求的30%,而发达国家是80%以上,这是一个广阔且大有希望的市场。”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安排1000亿元用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交通部门的“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将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公路,其中95%的乡镇和80%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者水泥路。

邵奇惠希望,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在农用车纳入汽车行业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对农村用车应实行符合中国实际的差异化管理,并采取有力的扶持和优惠政策,让农民高兴和方便地开上自己的汽车。

“三顶帽子”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在“十一五”规划中,“更深程度参与国际汽车的合作与竞争,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并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目标。

但现状并不令人乐观。

“现在有三顶帽子戴在我们汽车产业头上,一是‘散乱差’,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差’,三是‘产能过剩’。”张小虞分析指出。

邵奇惠也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汽车产业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经济结构与企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远未摆脱粗放模式,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滞后等问题。”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院赵英则指出,中国汽车工业正面临几个方面的资源制约,“正受到来自能源、原材料、交通基础设施、土地、水资源等方面的挑战。”

邵奇惠则认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他认为:”未来汽车产业要立足于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但更为关键的是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真正做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有关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指出:中国汽车目前所经历的“价格战”不仅仅是汽车产业发展中的短期现象。在实质上,我国要真正成功应对挑战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对策。首先,要加快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的速度,加速形成自主开发能力,进一步实现自主创新;其次,要改变我国汽车产品构成与能源使用构成,更多地采用当今世界燃油经济性最佳发动机―直喷式柴油机;第三,政府应该通过技术标准、政策法规导引节油、环保汽车的生产;第四,一方面改善城镇交通,扩大城市和农村满足不同档次汽车的需要,另一方面,扶植和推动汽车产品的出口,真正解决我国汽车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资料:

国家发改委:汽车行业产能过剩

去年11月召开的2006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透露,“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形势将更严峻,如果不对投资进行限制,“十一五”期末汽车产能可达2000万辆左右,比实际需求多出一倍还多。

去年12月,国新办的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司长刘治表示:“钢铁、电解铝、汽车等产能过剩问题较突出。”

去年12月7日,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其中指出汽车产业是重点调整的行业之一。

同是去年12月,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表示,我国汽车行业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他对此表示忧虑。马凯指出,“现在汽车行业在建产能220万辆,已有整车产能约为800万辆,过剩200万辆。”

今年5月,在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有关负责人再次强调汽车产业严重过剩的问题,产业重组的话题也再次引起业界关注。

上一篇:另类说法:对中国汽车出口少点说三道四 下一篇:能耗不降反升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