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化妆品业面临阵痛

时间:2022-09-24 08:24:09

欧洲化妆品业面临阵痛

2003年2月27日,欧盟委员会了对《欧盟化妆品规程》76/768/EEC的第7次修订草案。这次修订涉及的内容繁多,将会在未来几年内给欧洲化妆品工业带来巨大变化。

草案中非常重要的是对化妆品标签的新要求,包括增加标注化妆品开盖后的使用期限,以及标注产品可能带来的“令人不愉快”的作用。

一、关于标注化妆品开盖后的使用期限

对于保质期超过30个月的产品,产品的花盒和小包装上必须标注开盖后使用期限。在确定这个期限时,生产商应该只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而不应考虑其他技术因素。

这种标志由导语和时间期限组成:P.A.O.XX年(或月)。(P.A.O.是Period After Opening的缩略语,意为开盖后使用期限。)如果不使用P.A.O.作为导语,作为替代,化妆品行业应该设计并提交一个特殊的图形标志。

这项法规计划从2005年3月11日开始实施,对当地产品和进口产品一视同仁。但是已经上市的产品不受此时间限制,仍旧可以自由销售。

我们知道,现在在欧洲(美国、日本、澳洲情况类似),如果化妆品的保质期超过30个月,是没有必要标注保质期、或者限期使用日期的。这项法规的出台给化妆品行业带来很多头疼的问题。

首先业界应该在2003年12月11日以前设计并提交一个特殊的图形标志,如同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可回收利用标志、危险品标志、环保标志等等。简单明了,使消费者理解它的含义是开盖后使用期限。可是要设计这样一个图形标志,并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全部成员国管理者的认可、得到全部生产企业的认可,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为产品确定开盖后的使用期限同样非常困难,因为开盖以后的使用期限,很多时候是由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决定的: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二次污染时带入的细菌量、保存温度……这些条件千差万别。

最后,行业还担心出口产品会在国外遇到麻烦。欧洲的产品在全球有广阔的市场,在一些国家(如中国),欧洲产品被强制加上生产日期或限期使用日期,这样包装上会出现2个日期:生产日期/限期使用日期;开盖后使用期限P.A.O.。消费者很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搞不清楚这些期限之间的关系。

二、关于标识产品可能带来的“令人不愉快”的作用

这项要求的出发点是基于扩大消费者的知情权,使消费者可以对产品有更加全面、透彻的了解。但是对于怎样标识“令人不愉快”的作用,行业内还没有达成统一,首先是哪些类型的“令人不愉快”的作用需要标记?其次是这种“不愉快”到了何种程度才需要标记?要不要以及怎样标记“不愉快”的程度?最后的问题是能不能用这种 “令人不愉快”的作用取代过去对医疗副作用的标识,比如染发膏上的警示语以后能不能用“令人不愉快”的作用的形式表示出来?

欧盟建议以上信息应该以便于公众取得和辨认的方式表示出来,包括使用“电子方式”。这项法规计划在2004年9月11日开始实施。

三、对中国法规有影响吗?

中国卫生部1999年的《化妆品卫生规范》曾经等效采用了《欧盟化妆品规程》,在现有的2002年版《化妆品卫生规范》中,《欧盟化妆品规程》76/768/EEC 2000年3月版又是唯一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可见我国现阶段在制定化妆品卫生法规时,非常注重参考欧盟的经验,那么这次欧盟化妆品法规的重大变化,是否可以此类推的得出结论:一定会影响中国未来的化妆品政策?

《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是中国化妆品法规框架中的基础性标准,从1995年到现在已经8年了,国家质检总局目前正在组织中国的化妆品企业和其他政府管理部门对它进行修订。在修订过程中,总局的有关领导曾经多次强调新标准应该具有先进性、国际性,便于在WTO的框架下,加快中国化妆品工业与世界的接轨。这次《欧盟化妆品规程》的第7次修订案中,很多变化都涉及到标签的问题,其中有的思路和作法,可能对中国的标准工作者们有参考价值。

上一篇:迪彩凭借特色经营跻身美发品牌十强 下一篇:一种祛粉刺、美白新原料――壬二酸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