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汉语词缀分类

时间:2022-09-24 08:11:25

浅析现代汉语词缀分类

摘 要:现代汉语的词缀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问题。近期以来词缀系统的发展与前景引人注目,词缀则向着更加丰富的方向发展,表现为汉语词缀语素在数量上不断上升,构词能力也大大提高。本文着重从词缀分类的角度对现代汉语词缀进行了研究讨论,希望能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缀;分类;对外汉语教学

王力先生说过:“汉语复音词的构成,可以分为三大类:(一)连绵词;(二)词根加词头、词尾;(三)仂语的凝固化。”他还指出,添加词缀是词汇由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事实上,词缀不仅可以使单音节词向多音节词转化,还可以使其从双音节词向多音节词转化。因此,词缀具有构成新词的功能,他对于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词缀“感”可构成“危机感、责任感、亲切感、认同感、失落感”等等很多新词。前人关于现代汉语词缀分类的研究有很多,但是比较零散,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按照不同的标准,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把汉语词缀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1.根据词缀在构词时的位置

根据词缀在构词时不同的位置,我们可以把词缀分为前缀、中和后缀。前缀是指粘附于词根前面的词缀,如“初一,初二…”中的“初”,“老张、老李、老王”中的“老”,“阿猫、阿毛、阿宝、阿桂”中的“阿”;中缀是指嵌入两个词素中间的词缀。不过汉语里的中缀十分有限,有“忍不住、了不起、吃不消、顾不上”中的“不”,“来得及、吃得消、赶得及、玩得爽”中的“得”等。后缀是指粘附于词根后面的词缀。如“超然,天然、显然、飘然”中的然,“校址、旧址,新址、厂址”中的“址”等等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2.根据定位性原则以及语义的虚化程度

根据词缀的定位性原则,再结合语义的虚化程度,我们可以将词缀分为典型词缀和类词缀。典型词缀一方面具备汉语词缀的基本性质,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词汇意义已经完全消失,再也不能以其在合成词里的意义独立成词或用作简称了。如“初”、“第”“阿”等作前缀时为典型词缀。类词缀是指那些介乎词素与词缀之间的语言单位,它或多或少地还保留这原来的词汇意义。如“护士、学士、硕士、博士、道士、传教士、大力士”中的“士”,指各种各样的人;再如“指导员、裁判员、通讯员、共青团员、党员”中的员,指从事某种工作或学习的人。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在下一章中将会详细谈到。

3.根据词缀标志词性的功能

根据词缀标志词性的功能划分,我们可以将汉语词缀划分为名词性词缀、形容词性词缀、动词性词缀以及副词性词缀等,例如“读者、记者、编者、强者、弱者、智者、学者”中的“者”“对手,新手、老手、水手”中的手等为名词性词缀;“非凡、非分、非法”中的非,“超级、超一流、超低温”中的“超”等为形容词性词缀,“折腾、闹腾、扑腾”中的词缀“腾”等是动词性词缀。‘

4.根据词缀音节的多少

根据词缀音节的数量多少划分,我们可以将汉语词缀划分为单音节词缀、双音节词缀和多音节词缀。单音节词缀是指音节只有一个的词缀,例如“老、者、化、性”等词缀,这种词缀占有很大的比重。有两个音节的词缀是双音节词缀,如“孤零零、懒洋洋、绿油油、黑压压”等这些词缀大多都是叠音节,非叠音词缀比较少,有“黑不溜秋”中的“不溜秋”、“傻不拉几”中的“不拉几”等。

5.根据词缀的能产性

根据词缀的能产与否,我们可以把词缀划分成能产词缀和非能产词缀。能产词缀是指比较活跃,能产性比较强的词缀,例如“汉语热、外语热、出国热、公关热”中的“热”是一个新兴的词缀,但是他是一个典型的能产词缀,凡是社会关注的某一热点都可以用“热”作词缀。再如“责任感、危机感、使命感、失落感、亲切感、认同感”中的“感”也是一个能产性很强的词缀。非能产词缀是指除了已经存在的词,几乎丧失了构词能力,基本不会构造成新词的能力的词缀。如“干巴、嘴巴、哑巴”中的“巴”,基本不会构成新词。

总之,汉语词缀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词缀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由于分类标准的不同,一个汉语词缀有可能兼备不同类型词缀的特点。对此,我们还需要深入的研究,这样才更有利于汉语词缀的深层次的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贯穿始终的一项内容,因为词汇在学习者的实际交际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词缀引起强烈的能产性,在词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词缀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商务印书局,1982:7-14.

[2]胡以鲁.国语学草创[M].商务印书馆,1923:78.

[3]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商务印书局,1985:139-151.

[4]胡附、文炼.现代汉语语法探索[M].商务印书局,1990: 62-73.

[5]严戎庚.论现代汉语词缀及其与助词的区别[J].新疆大学学报,1996.(4).

[6]朱亚军.现代汉语构形后缀的范围与作用[J].北方论丛.1995.(4).

[7]董秀芳.汉语词缀的性质与汉语语法特点[J].汉语学习.2005.(6).

[8]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1:272.

[9]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10]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1]马庆株.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J].中国语言学报,1995.(6).

[12]董秀芳.汉语词缀的性质与汉语语法特点[J].汉语学习,2005.(6).

[13]朱亚军.现代汉语构形后缀的范围与作用[J].北方论丛.1995.(4).

[14]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二版)[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129-132.

上一篇:铁路培训教师职业压力的应对与职业倦怠的干预 下一篇:强化涉农加工企业税源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