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课堂更具实效性

时间:2022-09-24 07:44:03

让我们的课堂更具实效性

新课标的实施如一缕春风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是不论什么样的理念,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最多、获得更多。那么作为教师,到底如何让鲜活的课堂更具实效性呢?

一、理解教材上需要投入

教师对教材的正确、深入理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例如语文教学,教师理解教材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要透过重点段落的字里行间引领学生挖掘文字背后的东西,才能培养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的能力,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中的画面、人物产生共鸣,从而深入感受其内涵。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在大地震中冒着生命的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被困的儿子和13个孩子的故事。全文的字里行间透露着这位父亲伟大的爱。所以,课堂上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在描写父亲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文字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父爱的伟大。那么如何抓住重点语句并体会其内涵呢?这就要细细品读文本,让学生从具体的词中、语言文字中去感受,使当时的情景再现并联系生活实际再体验文本。“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在这短短的几行文字里,字字入心,浸透着父亲伟大的爱。数字的罗列表面上是时间长,但是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到底是怎样的时间?这里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进现场”,走到文字背后,结合“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再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无疑使学生靠近了这位父亲艰辛的过程,展开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学生对这位父亲的付出才会肃然起敬、感悟至深。教师透析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教材理解了,要引导学生学会什么,在这节课上培养其什么能力,重点问题解决时用什么方法,难点突破时用什么方法,目标明确了,教材通了、透了,合理的方法也就有了。

二、课堂教态上需要投入

教态无时无刻不在向学生传达信息,感染学生的情绪。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轻松的表情、和蔼的态度,是每位教师都应具备的精神面貌。有效的课堂首先需要饱满投入的感情,教师自始至终应该与学生和课堂融为一个整体,与学生同思考共解惑,即一起交流、探讨,教师给予指导、点拨。有些课堂,教师激情饱满,学生被感染得兴奋盎然,学生学习氛围尤为浓厚,学习效果比较显著。然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还能和听课的学生说上一句“知心话”,甚至40分钟不变的语调、自始至终不变的面目表情流露于整节课堂,学生自然也就随其亦然、无精打采,课堂效果当然不甚理想。所以,我们提倡教师在课堂教态上还需要再投入。

三、教学准备上需要投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充分的备课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犹如枕木之于铁轨、基石之于高楼。准备充分可以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灵性的活体,使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整体安排,这是课堂教学提高实效的保障。建议教师在教学前准备时要考虑这样几点:一是要根据学生及教材、课堂设计的需要选择好使用的内容,要少而精,起到解惑、补充的作用;二是一定要注意适时适当地使用;三是要课前提前试用,尤其要试用音像、实物投影的使用效果;四是使用电教设备时要熟识操作,否则会因为教师操作不够熟练,不能达到预设效果,反而费时耗力,既扰乱自己的思路,又干扰学生的学习气氛,影响课堂整体效果。所以,提倡教师在教学准备上还需要再投入。

四、教学方法上需要投入

以语文课型为例,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上,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字词的能力,需要培养学生会读书、会析文的能力。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理解字词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做到读悟结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都有了一定深度,也比较重视教学方法的使用,但是在遇到难理解的问题时,教师为了使学生达到一种目标中的思想境界便脱离了语言文字,缺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节好课就如一篇思路清晰、详略得当的文章。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岗位上留下教育的光辉痕迹,只要努力,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智慧,就会具有实效性。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下一篇:初中物理注重实验探索强化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