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9-24 07:22:06

化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 本文针对农民在化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对策,并就具体做法做出详细阐述。

【关键词】化肥 施用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1.化肥施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盲目施肥,化肥利用率不高

一些农民在不按肥料性质,不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忽视作物吸肥特性等情况下分配与施用化肥,只是凭老经验盲目施肥,因此,化肥利用率偏低。

1.2存在“三重三轻”现象

1.2.1重化肥,轻有机肥

作物生育所需要的养分除了土壤供给外,多数来自肥料。其中化肥所提供的养分占肥料所提供的51%,有机肥提供的占49%。所以,应大力提倡“有机肥与无机肥并重”的战略方针。特别是当前,有些农民只施化肥,不施或很少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更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

1.2.2重N、P肥,轻K肥

有些农民在选购专用肥时,主要考虑N和P的含量,忽视K的含量。有些农户,施用二铵加尿素作玉米口肥(或底肥)、用尿素作追肥,根本不施钾肥,结果造成作物倒伏及减产。

1.2.3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

复合肥和作物专用肥中,主要成分是N、P、K,很少含有中微量元素,在市场上,除硫酸锌外,几乎看不到其它中微量元素肥料。正因如此,近年来作物因缺乏微量元素,表现出来的症状频频发生。

1.3常规优化施肥技术还没有全面推广应用

常规优化施肥技术包括:春旱坐水施肥播种技术;氮肥分次施与深施技术;磷肥分层施技术;依据作物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施肥技术等常规科学施肥技术。这些技术可使作物增产6%~22%,提高化肥利用率5%~20%。由于一些科研单位只是将科研成果研究出来,申请报奖后就无人问津了,所以在一些地区,农业新技术的示范、普及工作还很薄弱。

1.4复合(混)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1.4.1中低浓度复肥品种与数量偏多

在吉林省化肥市场上销售的复肥有 800多种,虽然数量较多,但深受农民欢迎的高浓度复肥品种却较少。如玉米专用肥,养分含量为45%~52%的仅占16%左右,而中浓度玉米专用肥养分占30%~39%的较多,占市场销售总量的51%左右,其余均为低浓度专用肥。因此,有些地方出现农民喜欢的高浓度玉米专用肥含量在45%~52%的经常脱销。

1.4.2复肥中养分不齐全

重N和P,轻K和中微量元素现象普遍,导致一些复肥中无K或K量过低或缺乏中微量元素,这已严重影响复肥的增产效果与经济效益。

1.4.3复肥中养分不能满足作物在不同生育期的需要

复合肥中的N主要是尿素。在土壤正常墒情下,供N有效期仅为60~80天,而作物需N时间则长达120~140天,二者在供需时间上的不协调,严重影响复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

1.4.4经济作物专用肥种类与数量不均衡

市场上销售的800多种复肥中,粮食作物专用复肥占96%左右,油料、蔬菜、果树、特产等经济作物专用肥仅占4%左右;重玉米、水稻专用肥,轻杂粮专用肥;重玉米专用肥,轻其品种专用肥。

1.4.5复肥利用效率较低

复肥利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复肥“配方”问题。“配方”是复肥科学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标志。“配方”不当,即便浓度再高,营养元素再全、肥效再长、品种再多、肥料分配再合理、施用方法再得当也不会使其发挥最大的利用效率,难以达到最高的增产效应。

2.采取对策

2.1实施有机与无机肥料并重,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有机肥料在我省粮食生产、培肥地力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农谚说的好:“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苗靠粪长,地靠粪养”等,这都充分说明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增产养地的作用。

2.2合理分配化肥

科学使用好化肥的第一步是合理分配化肥,化肥分配不合理,即使施用的再好,也不能充分发挥化肥的增产作用。当前,有些农户存在着不依据化肥本身的性质、土壤特性及作物需肥特点,盲目分配化肥,把硝态氮肥分配给水田,把钾肥分配给钾素无效的作物或农田上,把大量的磷酸二氢铵分配给含磷较高的土壤上的错误做法。如吉林省中部地区有些农户,在中高肥力黑土上,磷酸二氢铵分配量一直是250~300kg/ha。试验证实在中高肥力黑土上,每ha施用100~150kg二铵的增产效果并不比250~300kg的差。可见,化肥不合理的分配已经造成化肥与资金的浪费及化肥利用率的降低,致使现有的化肥未能充分发挥其增产、增效的作用。

2.3科学施用化学肥料

2.3.1科学施用氮肥

要提高氮肥利用率,首先就得了解氮素化肥的损失途径。氮肥施到土中后,除一部分被作物吸收外,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脱氮、淋溶、挥发、风吹、地表流失、生物与土壤固定而损失。

2.3.2科学施用磷肥

科学施用磷肥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磷肥利用率,磷肥的利用率较氮肥低,一般为10%~25%。磷肥利用率同磷肥品种、磷肥的施用方法、作物喜磷及土壤供磷情况等因素有关。但影响磷肥利用率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对磷的化学固定和磷肥的施用部位。

2.3.3科学施用钾肥

吉林省土壤钾素含量大体上可分为十分丰富、缺乏和介于两者之间三种情况。在分配钾肥之前,首先要摸清土壤含钾状况,将钾肥优先分配给钾肥效果显著的缺钾农田,对于含钾丰富,钾肥无效的土壤可不分配钾肥。

钾肥在有效钾(K2O)含量不同的土壤上,对玉米增产效应不同。如将50~100kg/ha钾肥(K2O),施在有效钾含量较低(50~56mg/kg)的风砂土上,玉米增产高达1728~2387kg/ha,(增产28.3%~39.1%),增产效益为1182~1810元/ha;而在有效钾较高(120~140mg/kg)的黑土上,玉米仅增产485~1110kg/ha(6.5%~15.2%),增产效益仅为288~688元/ha;而在有效钾含量居中(87~98mg/kg)的淡黑钙土上,增产效应也居中,玉米增产为958~1790kg/ha,增产(12.4%~24.6%),增产效益为646~1252元/ha。如此可见,钾肥在以上三种土壤上的分配顺序应该是风砂土,淡黑钙土,之后是黑土。钾肥在同一种土壤上的分配顺序应该是低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之后再考虑高肥力土壤。

2.4复合(混)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4.1大量生产、销售与施用“高浓、长效、复合、专用、高效”复合(混)肥料

多年试验与生产实践证实,将大量元素(N、P、K)制成复合(混)肥料,其增产效应与利用效率均高于N、P、K单施,增产幅度8%~16%。

2.4.2选好用好复合(混)肥料

复合(混)肥料有两种:一种是复合肥料,另一种是复混肥料。在复合肥料中有磷酸二铵、磷酸氢铵、硝酸磷肥等。在复混肥料中有氮磷二元和氮磷钾三元复混肥。近年来,吉林省复合(混)肥料品种与数量在不断增加,这是今后化学肥料发展的必然趋势。复合(混)肥料占化肥总量比例的大小,是一个国家科学施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我省今后应重视复合(混)肥料的发展与施用,在大力发展复合(混)肥料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解决复合肥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老菜田次生盐渍化及其土壤改良 下一篇:肉葫芦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