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咪呀!》的胜利

时间:2022-09-24 07:18:49

百老汇音乐剧《妈妈咪呀!》8月7日登陆北京,13天在保利剧院演出16场,场场爆满。我19日去看最后一场,开演前来到剧场门口,1314元一张的中档票,被票贩子炒到了2000元。此番《妈妈咪呀!》北京巡演,周六、周日全加午场,剧场最低票价180元,最高2008元,节目单与CD卖价160元,平均票价1000元左右。可以说,演出公司与票贩子皆大欢喜,赚了个瓢钵满溢。

《妈妈咪呀!》的剧名是一个成问题的翻译。但“妈妈”后面用“咪呀”加上“!”,而不用“米娅”或者是“咪亚”,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起码大家不会误会“妈妈”叫“咪亚”或者“米娅”。“妈妈”其实叫唐娜,一个单身母亲。剧中的故事,是讲女儿索菲成婚前发现母亲曾经有过3个情人,不能断定谁是父亲,决定将3个人都请来参加婚礼。母亲年轻时一个流行演唱组合的姐们儿罗塞、坦尼亚也应邀前来,一场好戏开台。

几声架子鼓响,吉他轰鸣,序幕音乐开始很热闹。大幕打开,是索菲的一段独唱《我有一个梦》。表达的是她希望能找到父亲,婚礼上自己亲生父亲能在场。唱得很动听,旋律很抒情。接下来的大歌曲是《钱、钱、钱》,是索菲母亲与昔日歌友罗塞、坦尼亚的组合演唱。曲调劲爆火辣,场面载歌载舞。往后的音乐周而复始,或者狂歌劲舞,或者抒情小唱,通篇的流行音乐与电声乐队,放伴奏带,演员是通俗唱法或者自然唱法。可以说,对上了如今年轻人时尚的胃口。

《妈妈咪呀!》的演员是3个老男人加3个老女人,一对小恋人,加一个活宝小伙子。9个角色个个能演能唱,能歌善舞,台上都很会来事。有个性、有角色,歌唱得都不错。突出的当然是唐娜、索菲母女俩,唱歌有嗓门、有乐感,还有爆发力。那些群众角色,不是索菲的“姐们儿”就是斯克的“哥们儿”,或者旅店的伙计。个个能唱能跳,精气神十足。

这个戏很吸引人,不光是年轻人,也吸引成年人。一下子拉开了观众的年龄段。把关心婚姻爱情、单亲家庭的两代人都搞进了剧场;把那些对一个女人三个情人故事多少有点好奇心的人也搞进了剧场;还把那些流行音乐发烧友搞进了剧场。这是《妈妈咪呀!》商业成功的秘诀。

这部戏的舞美有特色,两个环形墙面立在台上从头到尾不撤换,但可分可合,可朝里朝外,配合天幕挂上一轮明月或者一丛树枝,便是海岛旅馆内外昼夜各种景色。虽然实景,但干净简洁。加上不同场面灯光的运用,舞台景色也丰富多彩。台子一转,就是一个场景。演员的服装也写实,很生活化,没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省钱又出效果。马克・汤普森的舞美设计功不可没。

《妈妈咪呀!》的创作违反音乐剧创作常规,是先有歌曲后有戏剧。换句话说,是先有ABBA的歌曲专辑,人们再想到来编一出音乐剧。不用说,歌曲是有质量的。听曲看词,充满生活,充满意思。这些经过岁月考验的词曲,要串连出鲜活的人物与故事,编造一出完整的音乐剧,的确考验本事。编剧凯瑟琳・约翰森做到了这一点。她选择一个单身母亲面对三个情人的题材,编造了一个富于现代生活气息的故事,做出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母亲与女儿同时找到了婚姻满意的伴侣。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获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编剧与导演和主创人员共同完成了一出商业音乐剧讨好观众的任务。

《妈妈咪呀!》的问题也出现在这里。当戏剧降低为音乐的奴仆,音乐反倒没有了生气。就像皮球不能往打气筒打气,你不如呆在家里,安安静静听ABBA的CD。尤其那些古典音乐和歌剧的爱好者,《妈妈咪呀!》满场喧哗的电声乐器,没完没了的架子鼓,震耳欲聋的音响,让你一副有修养的耳朵饱受折磨。以为到了摇滚巨星的演出现场,看戏走错了地方。所以,严肃音乐爱好者、严肃戏剧爱好者,不去赶《妈妈咪呀!》的时髦,没有浪费口袋里不多的人民币,是完全正确的行为。

这就是音乐剧《妈妈咪呀!》。说它是一出喜剧、一出闹剧、一出娱乐化、商业化的音乐剧都可以。对于那些追求戏剧探讨人生严肃目的的观众,对于那些渴望戏剧带来思考的严肃观众,对于那些希望享受戏剧音乐的人们,这是一出二流音乐剧,看与不看都可以。

上一篇:质疑罗曼·罗兰的贝多芬研究(下篇) 下一篇:紫荆颂歌奏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