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4 07:16:55

浅析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9-000-01

摘 要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逐渐成为了关注的重点。内控制度的制定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在实践与应用中不断完善。文章从内控制度的概念与作用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监督 完善

一、前言

(一)内控制度概念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就是企业的各级经营管理者为了确保企业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以及财务信息的正确可靠,利用企业内部各单位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建立起的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具有控制职能的制度。它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与存在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能起到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作用,在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1]。

(二)内部控制对企业的作用分析

一般而言,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是企业会计信息准确可靠、财务收支有效合法的有效保证,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效率效益的有力保证。总的来说,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作用主要有:

1.及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必要的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作出决策的基础与前提。企业一般采取岗位轮换、内部审计等内控制度与方法,对企业的财务信息搜集、整理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管理[2],及时纠正各种财务问题,从源头上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真实。

2.有效降低企业风险

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类风险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与目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风险管理已逐渐发展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的风险不仅影响着其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也影响其在市场上的声誉与形象。内部控制能够通过完善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能力,对企业内部活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降低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种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3]。

3.确保企业财产与资源的安全完整

企业财产与资源的安全完整是企业生存安全的基础和有力保证。内部控制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诸如限制接近、财产保护等,对企业的采购、计量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能够提高效率,避免和减少浪费。

4.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企业经营效率的高低关乎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的基础。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是在各部门紧密配合、整体作用得以发挥的情况下实现的。内部控制能够充分利用会计、统计、审计等部门的制度与规划把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稿部门的工作相结合,从而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形成一个既相互监督制约又相互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4],达到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目的。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已初步建立,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部还处于发展过程,虽势头较好,但仍有一些问题。

(一)对内控制度认识不足

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在成本与效益的基础之上的,它并不能够杜绝和消除的可能性,只能够对其进行一种适当的有效防范。而内部控制的建立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并且无论怎样,内部控制总会存在一定的瑕疵。面对这种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并且难以确定其效益的行为,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在无意识中就弱化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内控机制不完善

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整体目标的实现。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企业内部各环节整体功能的发挥,内部控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调节。因而,可以说企业组织结构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的企业的经营及控制效果。企业组织设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权责分派。企业为了进行内部控制,会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措施和制度,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环节诸如组织机构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控制等都还没为真正形成权责分明,特别是在一些企业中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非常突出。

(三)企业内控运行缺乏相应监督

内控制度的运行必须要有相应的监督,然后才能对其加以修正。内控制度仅靠制度本身是很难发挥监管功能的,企业只有在实施过程中国加以审计评价,才能保证内控运行的有效性。但当前有不少企业仅仅是制定了一些内控制度与方法,而缺少相应的严格监督机制来保证你其运行,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一些好的建议指标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的实践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当前我国企业的一些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与改进。

(一)加强高层管理者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认识

一项规定制度的制定实行离不开高层管理者的大力支持,如果高层管理者不愿对企业预算、利润及其他财务数据等高度重视,那么内部控制是很难实施下去的[5]。因而,要加强对高层管理者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认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现代企业管理观。

(二)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重视内部审计

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企业整体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与基础,也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企业内部各单位间的职能与关系必须明确,并且企业各单位的权责也必须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使内控顺利运行。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是监督企业内部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因而,企业应重视并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从而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

(三)建立内部监督机构

内部监督机构的建立是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序进行的有力保证。内部监督机构对企业的各部门、各岗位、各业务实施全面监督并及时反馈各种信息,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与各项制度的完善。只有加强监督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内控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

除此之外,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也是企业内部实施的有效措施。会计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的监管,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博.中国企业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

[2]代宏坤.经营计划与预算.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1.

[3]杨恒.浅析内部控制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与问题.中国证券期货.2012(03):75.

[4]潘经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理论研究.2008.5.

[5]中石化审计局.内部控制在内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全国内部审计理论谈论文集.2009.

上一篇:浅谈企业成本的“劣势”管理 下一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促进甘肃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