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热伤风”

时间:2022-09-24 06:46:29

风能“热伤风”

风电行业发展超出了能源部门预期。

从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到2007年4月《“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的出台,风能作为可再生资源一直是政策扶持的重点。风电快速发展的动力是绿色能源的前景和国家政策,加上在能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风能投资已成为热潮。

2007年风电装机总量就超过了过去5年的总和,增长幅度高达132.3%,居世界第一位。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将“十一五”风电总装机目标由500万千瓦提高到1000万千瓦。来自风电行业的数据表明,内蒙古、河北、江苏等省区风能发展都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到今年年底,全国风电总装机量就能达到1000万千瓦,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目标。

但是,风电行业已被打上了深刻的政策烙印,行业发展属于政策引导带动市场需求,受政策风向影响巨大。投资者在积极响应政策对风电行业的支持的同时,还用上马风电项目的行动去赌更大的政策支持。

就在这样的博弈中,风电行业已走入以下四个误区:

第一,很多风能大省在追求风能上马规模上,提出风机大型化。但是大型风机多是进口,加上现在风电设备是卖方市场,风机价格高涨。另外,风机规模越大,其发电成本越高。一台4000千瓦的风机才卖5000块,发电成本为每度0.45元左右。而7000千瓦以上的风机成本都在1万元以上,发电成本超过每度0.5元。

第二,地方政府都认为风场规模越庞大越好,甘肃、河北、内蒙古等地都提出了打造世界级大风场的口号。但是风电具有不稳定性。例如,一个总装机在100万千瓦的风场,需要配备几条高压线和几座变电站,一旦停机,这么多设备等于闲置和浪费。

第三,由于国家电网跟不上风电行业的高速发展,电网负荷压力增大,风电项目接入国家电网成了难题,加上资金压力,不少风电企业只是“跑马圈地”而暂缓开发,风场资源被大量闲置。

第四是定价制度需要改革。如今发改委等部门采取“一企业一议”的办法来核准企业电价(发改委根据风电企业的位置、成本等因素来给企业核定上网电价),这种办法行政成本高,对企业也并不公平。主管部门应改变长期让风电企业维持薄利的状态,在短期内对风电企业实行保护电价,之后采取市场招投标电价。

很多上市公司进军风能时,都对外界表示风能发展前景广阔,甚至称项目利润率会在15%以上。但实际上对于大多数风电企业来说,上游是令其不堪重负的发电设备成本,下游是被政策掐住的上网电价,目前国内多数风电项目的盈利情况并不乐观。

华能、大唐等风能巨头透露,风能上网电价仅仅是“保本价”。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全区风能平均发电成本为0.45元/度,上网电价为0.51元/度,每度电仅有6分钱的利润空间,而企业希望上网电价能提高到0.58元/度到0.省略

国家对风电发展持鼓励态度,但是各地上马风能项目要认清形势、做好财务预测,避免一窝蜂。

上一篇:奥运“迷迭香” 下一篇:以色列的汽车充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