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碘缺乏病”

时间:2022-09-24 05:58:14

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碘缺乏病”

有这样一种地方病,严重威胁着山区百姓的幸福和健康。老百姓描述这种病是:“一代粗,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有一个得了这个病的人,年龄才四十出头,但现在不能躺着睡觉,不能正常吃饭。在5月15日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来临之际,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所长贾清珍,为您揭开碘缺乏病的面纱。

“地方病”,顾名思义就是可能和生活的地方有关的一种疾病。是的,由于我们生活的环境,包括水、包括我们所吃的粮食,还有我们呼吸的空气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导致身体所患疾病,统统可以称作“地方病”。

“记得我刚刚工作不久,也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山西吕梁一个特别偏远的山区,有一个家庭就有两个克汀病的孩子,妈妈当时是从河北嫁到山西的,因为那里非常缺碘,家中又很贫困,接连生了两个孩子都是傻孩子,我们去的时候,这两个孩子都20多岁了,整天瘫在床上,完全靠妈妈来伺候。在那里,我们见到不少这样的孩子,面带傻笑,不能行走,或者是根本没有认知力、智商非常低。这就是由于妈妈怀孕时缺碘导致的。在山西省像这样的病人,20个县里面有2000多个,当然现在这些病人已经很少了,有一部分去世了,还有一部分受到国家的资助。” 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所长贾清珍告诉记者。

有资料显示,在缺碘地区,即便妈妈怀孕时缺碘没有那么严重,所生的孩子智商也要比正常孩子低,但在临床上,看不出来他们这一部分孩子特别傻,只有在测智商的时候,或者在他们参与社会活动时,才会看到和正常人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亚临床克汀病。在山西省,这样的村子有好多,多少年没有出现过一个大学生、一个中专生,村里头自己都选不下一个会计。

从猖獗流行到无一例克汀病

山西省是全国经济欠发达和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地方病高发区和重病区省份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各种地方病的多发和流行。太行山、吕梁山等山地、丘陵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离子严重缺乏,造成了碘缺乏病流行。

1980年山西省外环境碘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水碘中位数为4.45μg/L,属于典型的缺碘地区。

全省119个县(市、区)中,87个县曾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其中27个重病县曾有地方性克汀病发生,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山区、贫困地区尤为严重。1990年不完全统计,全省累计发生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47万余人,地方性克汀病患者2700多人,另外还有许多亚临床克汀病人存在。因而,碘缺乏病也就被认为是一个全民的公共卫生问题。

山西省对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当时仅在碘缺乏病区开展食盐加碘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到1990年代初期基本上控制了病区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的猖獗流行,不再发生典型克汀病病人。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碘缺乏病及其危害,除病区之外的其他广大地区居民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碘营养缺乏,包括城市居民仍然存在部分人群碘营养不足。1994年在全省范围内对碘缺乏病患病情况进行了普查,结果7~14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17.2%,患病人数47万,患病率1.96%。

在防治工作过程中,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做出了很大努力,先后制作了《来自病区的呼唤》、《众志成城送瘟神》、《任重道远》宣教片,从省委书记到各市领导都先后观看了宣教片,从这几部片子他们看到了地方病给山西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许多领导看后留下了难过的泪水……199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全党重视,全民动员,防治地病,造福三晋”的号召,下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综合治理地方病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每年投入400万元专款用于地方病防治。各级党委领导带着感情抓地方病,将地方病防治纳入任期目标,建立病区联系点,解决地方病防治中的具体问题。各级卫生部门积极开展地方病普查,摸清底数,制定规划,锲而不舍地开展大规模地方病防治工作。广大地方病防治人员“带着感情下病区,心系百姓搞防治”,走村串户,送医送药,把党和政府对病区人民群众的关心送到千家万户,为百姓防病治病。

回顾30多年的补碘防治碘缺乏病历程,在以食盐加碘为主的防治策略指导下,山西省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再没有新的克汀病人出生。

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化学符号为I)是一种活泼的具有氧化剂作用的非金属元素,除在海水中含量较高(每升海水含50~60微克)以外,在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微。我们把自然环境中碘含量低微到不能满足人体最低需要时称之为环境碘缺乏,同样把人体内碘营养不足称为体内碘缺乏。

贾所长介绍,碘是维系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微量营养素,与人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关系密切,特别是对大脑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正常成人,每天只需从外界获得150微克左右的碘就足够了。当人体较长时间生活在缺碘环境中,每天摄入的碘量不足50微克时,就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式,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症、早产儿、死产、先天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碘缺乏病”。但碘缺乏除表现为以上疾病形式外,更主要和广泛的危害是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造成碘缺乏地区人口的智能损害,影响人群的整体素质。

成人期缺碘,会造成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缺碘儿童学习再努力也不易得到好成绩,甚至常常留级,长大成人后只能从事简单劳动。已经证明,碘缺乏病是目前已知的导致人类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医学上常常把碘称为“智力元素”、“智能之花”。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缺碘呢?

贾所长介绍,最简单的方法是化验小便。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可在婚检、孕检时,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学龄儿童等可在计划免疫接种时请求医生进行小便化验。通过化验小便可及时了解自己是否缺碘。如发现身体缺碘,可在医生指导下,及时采取补碘措施,避免胎儿智力受到伤害;新婚育龄妇女可在怀孕前补服碘油丸预防缺碘。此外坚持正常食用加碘盐也可有效预防缺碘。

防治碘缺乏病最好的办法

碘缺乏病的病因十分清楚,是碘缺乏造成的,预防是最重要的措施。防治碘缺乏病最安全有效的途径是食用加碘食盐,它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方法。因此,只要正确地食用加碘盐,就可以预防碘缺乏病。

食用碘盐有如下几个优点:

1.安全、有效。我国规定食盐含碘的标准是35毫克(±15),食用这种碘盐即可保证人体每日对碘的需要量。如果每人每日食用10克的碘盐,每天即可获得100~300微克(平均200微克)的碘,足以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量。这种剂量既不会造成浪费,又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反应。防治实践证明,碘盐防治碘缺乏病是安全有效的,我国自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后,多数地区已经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

2.生活化、长期化。由于外环境缺碘,人类需要长期适量补碘。而人类无论种族、民族、年龄、性别都必须每日吃适量的盐,所以食盐是补碘的最好载体。通过吃碘盐,能保证补碘的生活化、适量化及长期化。

3.经济、容易推广。把碘混合在盐中,不会改变盐原有的颜色、味道,同时很经济,用钱少,只需花少量的钱即可解决防治疾病的问题,即使对一个十分贫穷的国家也是可以接受的。这种补碘方法易于推广,也容易长期坚持,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哪些人该补碘哪些人不该补

从碘缺乏的危害可以知道,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胎儿、婴幼儿、学龄儿童等,是碘缺乏危害的主要受害者,这部分人群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他们最易遭受缺碘的威胁,因而称为“特需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这部分人群尤应注意碘的合理补充。除了碘盐,海产品(海带、海鱼、紫菜、贝类等)也含有丰富的碘,常吃海产品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补碘效果。

并不是说人人都需要补碘,下面这些人群就不需要补碘:

1.非缺碘地区的居民不需食用加碘盐。像山东菏泽地区的一些县,属于高碘地区,已经取消了强制补碘;还有以海鲜为主食的渔民,据计算,日摄入海鱼750克以上的人群,就不需要再补碘了。

2.甲亢患者、甲状腺炎患者不需食用碘盐,因为补碘会加剧病情。

关于甲状腺癌和碘营养水平的关系,目前的医学研究尚不明确。因此甲状腺癌患者在食用碘盐与否的问题上更要慎重,结合病情,听从医嘱为好。

3.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甲减),是否需要补碘,也存在争议,因为甲减的致病因素是多样的,不能一概而论。

4.患有甲状腺疾病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是否补碘,是个棘手的问题,碘营养水平与婴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关系密切,需要结合个体情况遵从医嘱,或采取单独对哺乳期婴幼儿补碘的方法。

上一篇:有些癌症披着炎症的“外衣” 下一篇:劳动者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