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在动漫市场中的实用性

时间:2022-09-24 05:38:58

木偶戏在动漫市场中的实用性

作者:刘萍 单位:泉州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

动作的自由度和夸张度泉州木偶动作表演夸张,造型丰富多变。木偶角色的线杖如同电脑中控制动漫角色的数据,虽然木偶运动的形态和幅度不如电脑控制的动漫角色运用灵活,但都具有演员无法实现的自由度和夸张度的特性。而且,恰恰因为泉州木偶在表演运动方式上存在着物理限制,反倒使木偶角色的某些表演动作具有引人发笑的特质。因此,观察、揣摩、吸收泉州木偶艺术的表演特点,将使动漫角色的设定更加风趣幽默。戏剧性效应泉州木偶戏和动漫的题材一般都为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或历史事迹,具有悬念、突转、发现、惊奇之类的戏剧性效应,有很强的娱乐欣赏价值。我国大多数成功的动漫片都是将角色放置在典型的民族传统故事中展开,片中的主人公如孙悟空、哪吒、阿凡提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角色。这些在民间流传已久的传奇人物和故事,不仅让观众备感亲切,而且成了观众获得视觉和审美体验的重要因素。在戏剧性效应上,泉州木偶艺术与动漫角色设定风趣幽默的追求有明显的共同之处,因此,底蕴深厚的泉州木偶艺术可以成为动漫角色设定的借鉴对象。

动漫角色设定是指根据剧情需要对角色的头部、服饰和动作等进行设计。在泉州木偶艺术中,人物也主要是通过脸谱、服饰、色彩及动作来传达鲜明的性格特点。所以,动漫角色设计十分适合吸收木偶造型中的各种元素,并将以泉州为代表的闽南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探索新时代条件下民族化的动漫角色设定。动漫角色设定借鉴泉州木偶艺术元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偶头造型的表现手法木偶的初始形态为“俑”,其造型手法比较写实。宋代时期,造型变得丰富且规范化,到明清时,泉州木偶造型逐渐行当化。木偶头造型中融入了许多合乎民间审美标准的造型元素,如正面人物生、旦行的造型基本以菩萨观音为范本;净行的造型基本以金刚力士为范本;杂丑行造型则以各种罗汉、鬼神的造型糅合而成[2]。其造型不像西方那样以体积为语言准确地描摹自然,而是淡化体积,突出线的艺术表现,通过对线条的提炼把人物面部肌肉形体抽象化、韵律化、形式化,转换成为符合人们心理的理想化图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装饰美[3]84-91。近代,泉州木偶头造型风格比较完美地继承了唐宋以来绘画、雕刻和彩塑艺术的基本特征,以雍容丰腴、神韵含蓄为格调,在写实的基础上运用大胆夸张、巧妙变形和浓郁的装饰来进行形象设计,将传统“原型”的各种符号包括五官(除了耳朵)、胡须、发型、肤色等元素打散,然后根据角色的性别、身份、性格需要加以重组,以有限的符号创造出性格鲜明的面谱,具有独特的闽南地域风格[4]。如,黄清辉雕刻的《美猴王孙悟空》,其正面有3个头,左右两边各有3个头,这9个猴头的9张嘴巴都能动,除此之外,5双眼睛也能眨眼,栩栩如生(图略);雕刻大师江加走的作品《媒婆》,对偶头面部的结构和表情精雕细刻,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独特(图略)。又如,林聪权雕刻的木偶作品《三头六臂》,在木偶头雕刻上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使造型鲜明、传神,充满神秘色彩(图略)由此可见,泉州木偶头的造型艺术中有大量可供动漫角色设定借鉴的元素,动画师可以借鉴泉州木偶头造型的处理方法、装饰手段等对动漫角色的脸型、五官、发型等进行夸张处理,对泉州木偶头造型所运用的符号、形态、结构、材质等元素进行重组或者提取放大来获得角色设计创意所需的新语汇[6]。如,国产动画片《大闹天官》、《哪吒闹海》中的角色造型,就是在继承传统绘画人物造型的同时,借鉴了我国民间年画、戏曲脸谱艺术等多方面元素,巧妙融会贯通,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角色的性格,使角色造型具有写意性和装饰性。其中,哪吒的发髻、红肚兜、红色的混天绫、乾坤圈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元素(图略);孙悟空的造型用简练的线条来表现脸部的结构和起伏,配以程式性的戏曲动作,其形象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增强角色形象的感染力,增加角色造型传统艺术的底蕴。

服饰的装饰艺术动漫角色的服饰设计是动漫角色设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动漫角色的社会背景、职业地位、地域民族等特性最直观、最具象的体现载体。它的定位和设计尤为关键。读者在接触动漫作品时,最先注意到的就是形形、瑰丽缤纷的服饰,成功的动漫角色服饰设计,能加深角色形象在观众心目中的印象。泉州木偶艺术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木偶戏中的服饰不只是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道具,还具有自身的文化特性。它是动漫角色服饰设计可以借鉴的一个宝库。泉州木偶服饰并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生活里的服装样式,而是以古代日常生活的服装为基础,经过艺术家的提炼、概括、美化、装饰,形成了一整套程式化的专用服装,并成为一种满载着文化信息的符号,彰显出强烈的地域民俗风貌和审美文化特征。同时,泉州木偶的服饰根据角色的容貌、性格、身份、气质的不同来进行设计,严格遵循比例、平衡、韵律、调和、统一五大造型原则,对材质进行分割、叠积、组合、构成,使服饰与人物角色形象和角色气质相和谐统一,具有显著的程式化、符号化的特点。如今,动漫角色设定中个性化的符号形象在设计创作中的作用日渐明显,通过众多的装饰语言让自己的符号变得独特而适宜,从而达到视觉上的鲜明特色,使民族的丰富情感、历史、色彩与民俗传统都饱含在这些多姿多彩的富有装饰性的动漫角色形象中。泉州木偶服饰的装饰艺术为动漫角色的服饰设计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丰富的灵感来源。我们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将泉州木偶的服饰元素运用与动漫角色设定有机结合,既能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再生”,又能从美学的角度提升动漫角色设定的美学价值和其所衍生的经济效应,进一步有效地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色彩的运用在动漫角色设定中,色彩是一种重要的视觉元素和表现语言,具有独特的效果与魅力。它为刻画角色的情感,营造场景的氛围,增进剧情、丰富画面、加强真实感,提高动漫本身的欣赏价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动漫影片中,动漫角色的脸部和服饰始终都是作为一种流动的色彩呈现在观众的视觉中心,影响着影片主要色调的设计[7]42-50。动画师会通过对动漫中角色造型的色彩与场景色彩的交互性搭配,使得影片的感觉更具整体性,提高影片的格调。如1981年由上海美术制片厂出品的《抬驴》。它借鉴了我国民间杨柳青年画中经典图案和色彩创造出了中国独有的剪纸艺术动画片,影片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绚丽的色彩,让人至今难忘。动漫角色进行色彩设计最基本的一条,是在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人物性格。动漫角色的色彩设定要针对不同的角色性格进行相应的设计。在动漫角色设定中,服饰的色彩运用为整个人物形象的设定起到衬托的作用,服饰色彩要与人物的性格及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相统一,并且要能够融入到场景之中[8]118-125。泉州木偶的脸谱和服饰受舞台表演的局限,其色彩鲜艳、单纯、华丽,纹样复杂,通过角色脸谱、服饰的颜色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代表性。通常用红色表示忠勇,如《单刀会》中的关羽;白脸表示奸诈,如《群英会》中的曹操;黑色表示正直、无私、刚直不阿,如《秦香莲》中的包拯;蓝色表示刚强、骁勇、有心计,如《连环套》中的窦尔敦等。灵活巧妙地借鉴泉州木偶中具有民族特色的色彩运用无疑可以增加动漫角色设定中色彩设计的文化底蕴,使角色的民族风格更加鲜明。总之,泉州木偶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素有“南国奇葩”之誉。泉州木偶艺术中蕴含的传统元素,反映了闽南地区的民间民族精神风貌,既立足于本土又有相应的变通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动漫是一门新生的数字化现代艺术,它与木偶艺术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分析泉州木偶的特征,挖掘泉州木偶的艺术价值,为动漫角色设定找到可借鉴的设计元素,使其能够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吸收到丰富的养分,从而提高动漫角色设定的艺术水平,创作出具有民族传统的动漫角色,把动漫角色设定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促进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

上一篇:动漫行业发展角色探索 下一篇:国外动漫对大学生文化的影响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