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困生走出“无话可写”的困境

时间:2022-09-24 05:35:39

摘要:内容贫乏,无话可写,是这些学生写作中的最大的问题。为帮助学困生找到一条从“无话”通向“有话”的门径,教师要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写作素材,选好切入点,从而把握内容的整体轮廓及各个侧面;通过扩句、仿写等训练,进行精雕细刻,以充实各部分的内容,达到骨肉丰满;通过背文与换题训练,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让“话”在头脑中扎根并能灵活运用。

关键词:作文 无话可写 语言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孩子对着作文题一筹莫展,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头脑里一片空白,实在没什么可写的。别人写了大半,他刚写个题目;别人已在修改,他才写个开头。一句话,如果没人帮忙,他无论如何也完不成写作任务,因此,如果说,对全班学生的指导,教师是“领路人”,那么,对于这些“无话可写”的孩子,教师必须承担起“领路人”的角色,要有足够的耐心,运用各种实际有效的方法,带着他们走出就在眼前的困境。

一、从谈话入手。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写作素材

学生一看文题就茫然无措,主要是生活体验不够。要想让这些学生尽快进入写作状态,首先要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素材。谈话是走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材料的有效办法。谈话中,教师要有耐心,要心中有数,尽量进行多路径的启发,要善于发现与挖掘,一旦发现一点迹象,马上进行追问,从而锁定目标。例如,在学完《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后,老师布置了《――的启示》这篇作文,不少同学觉得自己没有像作者那样的能触及心灵的事情。谈不上什么启示。教师在谈话时可设计顺向和逆向两个启发路径。顺向的路径是:你有哪些印象深的事?从这些事上,你懂得了什么?逆向的路径是:你有哪些优点?它是怎么形成的?你改掉了哪些缺点题目?你为什么要改它?这样的启发降低了题目难度,使学生容易找到生活中的素材目标。

二、从观察入手,帮助学生定好写作的切入点

有的学生确定了要写什么,可是从哪些方面写心里没数,只是想哪写哪,泛泛几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从不同的侧面来写。例如,写《――变了》这篇作文,一个学生写体育场的变化来反映家乡的建设成就,可他只写了那个地方比原来多了哪些设施,注意的只是体育场外观的变化。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通过一张填表作业让学生再去观察,表格列出的是体育场的不同侧面,如:环境变化、建筑及设施变化、功能变化、人的变化等,在每项变化后都有一项,就是人们的态度或评价。经过这样的有目的、多角度的观察,学生的作文内容就充实了许多,因为每个侧面就是一段话,多几个侧面,就是多几个自然段了。

三、从扩句入手。帮助学生完成每一段话

有的学生确定了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可是一、两句话就把那个意思说完了,“生动具体”一点都谈不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把一两句扩充到一段话。写《美丽的校园》这篇作文,一个学生这样写:“校园的操场很大,四周有甬路,南路边种着树和花,很美。有两座教学楼,每个楼有四层,南楼边还有个小凉亭。”要扩句成段,教师可让学生围绕操场、甬路、树木花草、教学楼、凉亭分别写五句话,不但要写出“有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写出它“什么样”。几番这样的指导,学生在“写具体”方面大有收获,写作篇幅也增多了。

四、从仿写入手。帮助学生领会写作方法。从而增加文字量

对于那些总感到无话可写的孩子,让他们了解一些写作方法更有必要,如果他们能在主观上想运用这些方法,必然会促使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如果他们真正的去用,体现在作文中,语言必然多起来,活起来。例如在写《游――》这篇作文时,同学都要进行景物描写,要在“美”字上下功夫。可怎样写出“美”呢?当然要抓住特点来写。在这里,教师可将学过的课例子,让学生选择某一段去仿写。一个学生在写《游大青沟》时,就是用了《桂林上水》的对比、排比的写法,使得青沟水大放异彩的。如果没有这些方法的运用,恐怕几句话也就写完了,形成一个500字左右的短文就难了。因此。仿写很重要,既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到各写作方法的妙处,也能让他们在写作中尝到言之有物的实惠。

五、从背文、换题入手,帮助学生进行积累与运用

写作文时无话可说,多数情况还是语言积累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简易可行的办法是要求学生背文。背文包括背课文和背作文。语文教材中对背课文有要求,这里不细说。背作文是不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呢?实践证明,如果合理操作,背作文对那些老是“无话可说”的孩子是有好处的。背自己的作文,因为是自己写的,词句很容易记住;背别人的优秀作文,因为和自己的作文有相同的要求,所以对好的写作方法很容易领悟。背多了,学生就会对每一类作文就有了总体印象,对自己曾经用过的美词佳句会再次应用,对印象深的写法会自觉仿照,慢慢的就会增强语感,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当然,背作文不必逐字逐句死记硬背,三分读,两分记就可以了,这样记住的就是印象深的东西。

为了避免背一当十、不肯动脑的负面影响,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做换题练习。这种练习就是针对学生所背的作文,再出几个类似的文题进行比较,明确写其他的文题时,自己所背的内容哪些可以用,哪些不能用,哪里需要删减,哪里需要充实。这样再写新的作文时,他才会将自己积累的材料进行灵活运用。因此,背文练习一定要有换题练习来配合,两种练习结合起来,能在短时间内改善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的局面。

总之,对于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孩子,在他语文积累不够、观察生活不细的情况下,教师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找米下锅”来解决温饱问题,也就是要针对作文要求及孩子的实际情况,找出对策,帮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的困境。把第一步走好,才可能走远,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才可能使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从内容人手”,对于作文上的学困生更重要。

上一篇:让我成为你的朋友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