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初探

时间:2022-09-24 03:07:24

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初探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从传统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致力于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我们需要重新对数学课的性质进行定位,所以中等职业的数学课教学不应只教给学生基本必要的数学知识,更要为现行的专业课教学服务。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

1.学生现状

首先,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差,对数学等文化课没有信心,制约了教学活动的展开。

2.教学模式

现在大部分中职数学课堂仍以传授单一的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上,仍以教师讲授式学生接受式学习为主,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影响了学生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无法实现数学教学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变。

3.没有充分体现不同专业的要求

中职数学的教材、教学内容与其对应的专业有一定的脱节,不能很好地配合专业教学的要求。目前的数学教材过于强调一致性。所有专业的数学都是“一刀切”。无论是机电专业、数控专业、汽修专业、电子专业、还是会计专业,教师使用一样的教学计划、一样的教学内容、一样的检测试卷。

4.教师现状

大部分数学教师对学生们所学专业知识甚少,自身的知识结构单一,对数学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点不清楚,导致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常常出现“潮打空城寂寞回”状况,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数学课重新定位

作为文化基础课的数学在中职学校不能不开,且要按照独立的、完整的课程来设置,关键是课程定位。中职数学要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尤其是在“2+1”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专业学习时间比以前少了半年,这就需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推敲,让中职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笔者认为,不管何种专业数学课程目标应达到以下几点:(1)注重生活应用;(2)注重与专业紧密联系;(3)注重解决职业问题。

中职数学为专业服务的策略

1.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促进专业课教学。

培养中职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观察、分析、解决专业上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自觉学习数学,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专业课教学。

2.根据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数学教学目标。

不同专业对数学要求差别很大,相近专业要求也不尽相同。应该根据不同专业讲授不同的数学内容。如电工电子专业的数学教学应包括三角函数、向量、复数、逻辑推理等。机电专业、数控专业的数学教学内容应包括向量、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等。市场营销专业、会计专业的数学教学内容应包括集合、数理逻辑等。

3.加强中职数学课教师的专业学习

中职数学课应该加强对所任教专业知识的了解,只有通过加强中职数学课教师的专业学习,才能彻底解决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真正做到数学服务于专业,体现数学的工具。

4.数学教学注重专业的应用

首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的数学知识作详细调查,确定哪些是必须传授的。而数学这门课程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切入点呢?由于专业课开课的时间不一样,所以应该先用的知识先教,后用的知识后教,调整数学知识点的教学次序,使数学尽最大可能服务于专业课的教学。这样就能将数学的相关知识很好地和专业课联系到了一起,真正实现为专业课服务的目标。将数学问题具体成专业知识问题,让学生可以知道这些基本知识在专业课的哪些内容要用到,真正感觉到数学的实用性。中职数学教学若要为专业服务,就要主动考虑专业的需要,了解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熟悉它们对数学知识的具体要求,主动对原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造、扩充、加深。

5.制定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

对中职数学的教学效果,要改变以往“一卷定终身”的模式。对不同专业,数学课考核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数学教学的考核可分为基础学习模块考核和专业学习模块考核两部分,由于基础部分的重要性,第一部分的基础数学不妨作为考试课,而第二部分的专业数学,要多一点侧重应用的实例,根据专业要求决定考核方式,主要在于应用能力的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

6.对现有教材的改编

目前中职数学必学内容太多,应当进行删减,同时增加一些与专业课相联系的数学理论和应用课。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共同探索开发校本教材,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应用能力的养成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做好课程整合。

结语

总之,中职数学专业化已经成为目前中职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中职学校需要从基础做起,进一步落实数学以及相关基础课程教学的专业化、生活化,推进中职学校教学水平的深入发展。职业学校从为专业教学服务的角度出发,改革文化课教学,是值得大家研讨的一个问题。

上一篇:详解VC++中的窗口与视口 下一篇:富氧吹炼技术在冶炼系统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