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信用社提高信贷质量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9-24 02:52:20

对农村信用社提高信贷质量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信贷资产质量有了明显好转。但由于受历史不良贷款沉淀、信贷管理水平低等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仍存在着不良贷款反复反弹、清收难度大、隐性不良显现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实现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流程化转变,从而达到有效控制不良贷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

一、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难点

从客观方面分析:一是历史遗留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多头贷款、夫妻贷款等问题仍大量存在;二是传统的贷款管理方式不适应新形势下贷款管理的需求;三是风险监测体系和信贷管理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在信贷风险的防范方面比较被动。

从主观方面分析:一是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联社在对信贷业务的指导、检查、监督方面不够及时、全面,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对信贷规章制度的学习理解得不够深入、透彻,在贯彻落实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偏差;三是信贷专管员制度落实不到位,信贷专管员在贷款管理过程中不能完全发挥管理作用,导致在信贷档案管理、不良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四是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年龄偏大,部分人员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信贷业务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不能有效地执行信贷制度,贷款操作不规范,造成较多的问题贷款。

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信用社发展的前提,是各项其他工作的基础,没有好的信贷资产质量,信用社的发展也根本无法谈起,因此,如何提高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是信用社乃至金融界长期管理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一)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努力实现从粗放管理向规范集约管理转变,树立风险与收益相平衡,风险与资本相匹配的理念。全面落实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管理层和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逐级签订风险责任书,从内部构筑有效的“信贷风险防火墙”,对信贷业务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同时对风险防范起到有效作用,降低贷款风险。

(二)健全周围的信用体系。对于信用社,假如借贷者的信用意识增强,发生道德风险的概率就会减小,可以降低借款者违约的概率,从而降低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因此,提高辖区信用环境对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形成人人讲信用,人人重信用的信贷款环境,从根本上提高了信用社控制信贷风险的能力。

(三)规范信贷操作流程。规范的信贷业务操作制度一般包括贷前调查、贷款审(查)批和贷后管理三个部分。认真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切实做到信贷员贷前认真调查,信贷专管员、信用社主任贷中严格审查、审批,贷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将信贷业务“三查”制度细化升级,以客户现金流量分析和客户还贷能力的判断、预测为信用风险度量尺度。保证信贷业务高速度、高效益、高质量发展。

(四)提高信贷人员整体素质。在贷款发放的一系列活动中,为客户办理贷款业务的信贷人员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加强信贷人员业务水平和提高人员素质成为重中之重。通过业务培训、法律知识讲座、警示报告教育大会等多种形式优化信贷队伍,进而提高信贷质量。

(五)建立科学快速的信贷风险识别预警机制。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有助于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加强信贷风险搜索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提高信贷风险分析的技术含量。

(六)建立完善的“免疫系统”。加大飞行检查和专项检查的力度和频度,每个审计项目完成后,及时对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并及时反馈至被查单位,通过“曝光台”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曝光”,切实提高员工对制度的执行力。

总之,信贷资产风险是金融机构需要长期探索、不继总结、吸取经验、步步提高的管理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还需要不断的总结和完善。

(作者系淄博市淄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监事长)

上一篇:全国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经验交流峰会在京举... 下一篇:合规经营是农发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