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提问促课堂生成

时间:2022-09-24 02:39:16

巧提问促课堂生成

爱因斯坦说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提问是贯穿整节课的一个纽带。经过精心设计,富有吸引力的,并以恰当的时机提出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

一、问在“最近发展区”

提问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觉高不可攀,丧失信心。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提问最好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将学生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懑境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来积极探究。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将其分解,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导引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具有探究价值。我们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太难太易的问题都会影响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引入分数时,我是这样教学的:(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怎么分?(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可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两个层次的问题就注重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前两种分的结果学生很容易表示出结果,而将“1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学生只能用“一半”来表示,所以第二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分数的意义融于问题中,为引出二分之一做好铺垫,很好地完成了生活经验数学化的过程。同时,也将学生的探究欲望给激发起来,激励他们进入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问在思维的发散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问题多样有趣,富于开放性,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让课堂充满灵性和生机。如教学“3的倍数特征”进行练习时,出示:3、41、52,在口中填上合适的数,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学生不难找出答案,仅仅让学生找出答案,我认为是不够的,于是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每个中还能填别的数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抛出,学生再次思考,找出了所有的答案,并且发现了:方框中所填的数字依次相差3。又进一步问:为什么方框中所填的数字会依次相差37促进学生反思3的倍数特征,有效地巩固了新知。通过一题多解的讨论,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样想?”让多种信息互相交流,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答案。促使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问在恰当的时机处

我们发现一些课堂,教师设计的问题很精心。但引起的效果并不是令我们称赞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分析个中原因,是提问的时机不恰当。因此,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看准火候。教师要善于利用或创设最佳的提问时问。使问题在解决的同时,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问火候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提问的课堂时机。包括:(1)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2)学生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3)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教师在深堂上的提问不能太随意,随意问会产生不良的情况:如果问得过深,脱离学生的实际,那么将导致学生卡壳,使课堂陷于冷场,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问得过浅,学生无须思考就能同答,则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提问后的等候时间,即“等一等。课堂更精彩”。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同学来回答,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在分析和综合的水平上的评论就会增加,他们会做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和更具有预见性的回答: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评论会显示更大的自信;学生的成就感明显增强。

四、问在学生的自身处

即课堂中学生的质疑问难,交由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是对传统提问方式的升华。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或者在教学过程中“神来之笔”般的提问往往不乏“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但仍然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难以真正实现学生观点的交流、思想的交锋,并不一定就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交由学生提问能解决这一问题,能够实现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更加多层面的互动,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参与度、认知的深度与广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种能促使学生提出新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挖掘知识的疑点,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将自己对问题的新想法、独特的理解大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角,从而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思维道路上的指向标,巧妙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积极的情感态度,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养。还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更有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上一篇:重视音乐欣赏教学,培养音乐审美素质 下一篇:在开放的预设中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