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数学生活化 促进学生解决问题

时间:2022-09-24 02:32:30

把握数学生活化 促进学生解决问题

摘 要: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应以“数学生活化”为手段,因而,在课堂上应努力把握三种不同特征的“数学生活化”,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体验;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论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不失时机地把握三种不同特征的“数学生活化”,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探究,促进学生去解决问题。

一、把握以“生活经验”为特征的“数学生活化”,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因此,我们要同时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材,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说过:在一切的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所以,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课伊始,我出示了一组美丽的图案,让学生从绽开的向日葵、牵牛花、水波等形成圆的自然现象,到工艺品、中国结及花样溜冰所形成的运动轨迹,再到圆形的建筑物广场,切身体会到圆随处可见,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大脑中呈现了丰富的生活情景,凸显了“圆的周长”这一情景特征。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是数学,从而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把握以“生活原型”为特征的“数学生活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的数学学习是建筑于学生已掌握的科学的数学知识之上的,是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抽象、归纳等学习能力与实验、讨论等辅助手段建立起来的更加复杂的数学学习,数学中方法与定律的学习往往是这一类型的学习,也就是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建立数学问题的模型。由于学生往往是以很“生活化”的理解来接受数学知识,因此,我们必充分尊重小学生这一极具人文色彩的学习主体在学习中的“生活化”作用。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十册《倒推的策略》一课后,有一道这样的练习题:小军收集了一些画片,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

学生思考片刻之后出现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种(25+1)×2,第二种25×2+2,第三种25×2+1。之后进入交流环节,一位学生边画图(如图)边分享:我把这个长方形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先拿走总张数的一半,再拿走剩下张数的1张,所以要求原来有多少张,就应该先拿回1张,再拿回一半,因此列式(25+1)×2。通过这位同学的叙述,第二、第三种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25乘2要再加上2,不止加上1。学生利用画图巧妙地将自己的生活原型作支撑,渗透的是生活中熟悉的“借与还”的生活原型,它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把握以“生活应用”为特征的“数学生活化”,引发解决问题的乐趣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享受探究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了苏教版第十册《确定位置》一课的有关知识后,我安排了一个“模拟影院”的实践活动环节。首先,我让学生认识电影院座位的排列规律。学生很感兴趣,经仔细观察后,有一个学生发表看法:左边的数都是奇数,右边的数都是偶数,奇偶数中也有质数或合数,并且中间的号码小,向两边逐渐变大。接着,我介绍教室里布置的“电影院”,让学生再次感受电影院座位特殊的排列方式,并按电影票的座位号找到相应的位置。我先出示了一张5排8座的电影票,问学生:“这张电影票在第几列第几行?为什么?”学生:“第8列第5行,因为我们班一共40人,分为4组,站在老师的位置,按照电影院座位排列规律列的顺序应该是7、5、3、1、2、4、6、8,全班共5行。”我又问:“他应该走哪个门?为什么?”学生:“他应该走双号门,因为是8座,8是偶数,所以要走双号门。”我要求学生找到这个位置,并趁势问:“你的排号和座位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5是质数,8是合数。”我及时地评价他:“你很聪明!”……“老师,我也想找位置。”学生们纷纷要求找位置,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时,我趁势提出活动要求,让学生们积极探究,并要求他们能向其他同学说出自己所在位置的排号和座位号是第几列第几行,质数还是合数,奇数还是偶数。当活动结束时,学生们还沉浸在回味中。

我设计的“模拟影院”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很紧密,同时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有关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从而引发学生无限的解决问题的乐趣。

总之,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我们要努力成为教育教学的智慧者,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出发,尊重他们对数学的生活化理解,妥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真正把握“数学生活化”。

(霞浦县三沙中心五澳小学)

上一篇:中职学校中《广东导游基础知识》的教法探讨 下一篇:班主任应成为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