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学领域的常见缺失及对策

时间:2022-09-24 02:25:21

当前教学领域的常见缺失及对策

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必须把教学工作当作学校的中心工作。近年来,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指导,教学中心地位日益凸显,教学质量意识日渐增强,但在基层学校,教学领域的问题依然很多,部分问题还相当突出,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一、管理缺刚气,需动真格

1.缺乏刚性的管理制度。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是制度缺乏针对性,脱离实际,形同虚设;二是内容太宏观,不够精细,力度有限。那么,在制定制度时,应当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校长要亲自指导相关人员制定制度,明确方向和要领,不能只当作应付检查的一纸招牌;二是认真分析工作现状,因时制宜,合理合法,并力求精细化。就目前形势来讲,下列方面必须摆到制度台面上:劳动纪律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测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目标考评制度等等。制度应当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制度出台事先要征求大家的意见,事后要教代会通过,形成公约,共同遵守。

2.缺乏刚强的管理人员。主要表现在管理者不过硬,怕得罪人,制度虽有,但执行力度有限。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是:一是实行依法治校原则。学校要用制度管理人,而不是人管人。二是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为保障执行,可采取事先人人签名的办法,也可采取工作责任制的办法,排除干扰,强力执行,特别是对无理取闹者,必须予以坚决回击,不能让他们阻挠制度的执行。三是打铁先从本身硬。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制度,以身示范,不怕吃亏。

3.缺乏必要的管理经验。主要表现在涉世不深、用心不细或外行管理,工作起来说话无底气,执行无硬气。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样是两点:一是任命相关领导时,惟才是用,要选拔真正有能力、有经验的干部,尤其是从教学业务岗位上多选人才;二是学校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和总结,积累经验,力求创新。

二、常规缺真实,需下猛药

1.应付多于需求,得过且过。教学常规包括备、教、辅、改、考、评、研各环节工作,但在督促老师落实常规工作时,主要以能拿出档案资料的备、改为主,作业批改做得还相对好一些,备课则应付得较多,相当一部分老师上课内容是与备课本内容不一致的,有的甚至是上课后补备,备课成了应付检查的资料。评课工作很多老师是不会、不愿、不做,连应付都不干了。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要改变这种现象,一是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要完善,执行力度要大,奖惩力度要大。二是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检查,强化过程管理,不能单一地定期查看资料,如经常听推门课,既听课,又同时查备课笔记;辅导与否,不能只看记载,要亲自向学生了解;听课与否,不能只看听课笔记,要有负责人记录当天听课人员;听课后负责人及时组织评课,且人人都要发言。总之要让假的东西没有市场,要让老师扎扎实实去落实。三是尽量少干扰教学工作。现在非教学的活动太多,经常打乱老师正常的教学工作,挤占老师落实常规的工作时间,这样,老师们就不得不应付、不得不取消一些已安排好的教学活动了。

2.过程过于虚浮,背离规律。在教学常规中,比较虚浮的是讲课,即所谓的优质课、展示课等。这类课作秀的成份比较大,与教学实际相脱节,中看不中用。其次是集体备课活动。很多集体备课活动是有名无实,或者层次较低,只解决一些小问题,没有进行深入地、较高层次的探讨。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一是要加强引领,专家型教师的引领,能让老师们获益匪浅,快速提高,学校应多让这样的老师成为学校学科首席,也应多请一些这样的专家到校指导。二是要真正搞好同伴互助,让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成为一种常态。三是在制度约束方面,要有弹性,让弹性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如量化检查教学常规,可设优、良、中、差档次,并进行相应奖励,但对于“中”“差”档次,可限期整改,晋级后再行奖励,这样避免走极端。

3.内涵过于肤浅,缺少发现。两点表现:一是教学工作蜻蜓点水,仅完成基础性任务,探究与合作、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则表现有限。二是缺少政策和理论水平,仅在实践层面上作出努力,不能有效地用理论来指导和检测教学工作。解决办法是,一是进行教材教法系列学习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培训,让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熟悉教学常规、领会工作套路,并学会与学生沟通。二是开展新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学习课标,理会课程,并学会自我构建课程。三是扎实有序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广大教师的课改意识、课程意识、研究意识。

三、科研缺动力,需给激励

1.目光短浅,无所事事。我们有很多老师教了几十年的书,从没参加过一项科研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老师认为,科研是科研人员的事,我是老师,教好书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我不做,也做不了。实质上,是他们认识不到位,没有理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对这类教师,一是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形势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教学科研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事,也不是与教学相对立的事,它实际上是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上的一些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在做研究工作。二是要构建学习型校园,将老师们的精力和业余时间引导到业务研究上来,多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少开展一些有碍身心健康的活动。三是要在科研经费上有一定的投入,让大家能走出去不断学习、提高,从而将身心投入其中,并感受其中的快乐。

2.能力不济,无所适从。有些教师教科研能力可能相对差一点,他们或者有自知之明,不愿参加,或者被人看不上,而不让参加。他们可能会成为一群被科研遗忘的人,久而久之,能力会越来越差,逐渐落伍掉队。对于这类同志,主要建立帮扶机制,可以是点对点的结队拜师,也可以是面对点的小组帮扶,牵一牵、拉一拉、推一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功利太强,浅尝辄止。有很多人进行科研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是为了评职称、加分数。因此他们坐不下来,静不下来,虽然加入了课题组,但并未做多少研究,等课题结题了,他也就有了一个证书,或者发表了一篇文章、论文获了一个奖次,目的达到了,“研究”也就结束了。

要解决这类问题,一是要从提高认识、培养积极性方面着手。从政府层面上说,真正提高教师待遇,让老师们真心热爱教育工作,安心从事教育工作,从教师层面上说,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二是构建长效机制。从学校层面上说,建立比较完备的教科研制度,引导教师静下心来,进行必要的教科研工作,让真正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得到实惠。从科研管理层面来说,要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与监管,不可只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而误导老师。

四、质量缺意识,需敲警钟

1.工作稳,饭碗铁,教好教坏无所谓,故不愿真抓实干。因为体制问题,义务教育学校现在还是铁饭碗、大锅饭,虽然上面下发了奖励性绩效工资,但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因此现在有很多老师做与不做、做好与做坏,差别并不很大。

要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借鉴私立学校的一些做法。为什么私立学校教师敬业精神强、质量意识强?为什么国外的公立学校教师质量意识强?主要是他们构建了淘汰机制。在现有体制下,也有很多学校的教师质量意识很强,究其原因,这些学校待遇本身很好,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质量奖惩力度很大。

2.抱怨多,心态冷,根本利益不受损,故不把教学当事。有些老师在当前的经济大潮中心态失衡,整天抱怨这抱怨那,前勤工作抱怨教学累,后勤工作抱怨地位低,好像只有自己最吃亏,总之是哪里都不如意。这种心态用在教学上,可想而知,要么是埋怨学生,一推了之;要么是敷衍塞责,不闻不问。

对于这类现象,一是要多对老师进行心理疏导,领导多走近教师,多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解决必要的困难,二是要进行师德指导,指出他们这种态度是对工作不负责任,是对学生不负责任,让他们有一种责任意识,三是要进行制度引导,如评选最爱戴老师、实行教师谈心制等,让他们在工作中找回失衡的心态。

3.水平低,能力差,长期不见长进,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对教师的进入把关不严,致使一部分难以胜任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学高方能为师,给学生一碗水心须要有一桶水。可这些人中,比一部分学生都差,纯粹是误人子弟,提高教学质量那是一句空话。解决的办法有二,一是对有潜质、且愿学者,可进行培训进修,拜师学艺,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采取“一推二拉三打”“逼你学习没商量”的办法,让他们快速充电,达到合格教师水平,二是对于潜质太差,且不愿学习者,应调离教师行业或调离教学岗位,以免误人误己。

改革管理模式,建设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以管理精细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方向。对于当前教学领域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在解决的过程中,还应当创新思维,大胆引入外界监督力量,让家长、社会人士参与进来,这样,办法可能会更多一些,效果可能会更实一些,教学的中心地位可能会更突出一些,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可能会更高一些!

上一篇:浅析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造价控制 下一篇:近视的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