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美术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时间:2022-09-24 12:17:06

浅议美术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摘要: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本文根据师生互动的理论依据,从课程开发、共同教学和评价模式三方面研究了美术教学中的互动形式,并对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注意的问题作出了分析。

关键词:美术教学互动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58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33-02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艺术素质的不断提升,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完善美术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美术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教学程式,是教与学的融合与交流过程,又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相互促进的过程。美术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层次、多方位的交互活动过程。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建立了以创新教学与和谐教学为指导,以启发性教学为主线,导学、助学、促学和自学相互支撑,课堂内外互为依托,通过师生各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课堂教学多向交流。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实现有实际意义的、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呢?

1 美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具体形式

1.1教法中的师生互动

在教法中进行师生互动,笔者认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切有利因素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内容,学生也可以参与教学设计。这就使得教学内容有了更大的空间。如果让学生这股鲜活的力量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把一部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形成一种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的局面。那样不仅使课程更丰富多样,为学生所喜欢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

例如,学校的静物或石膏的美术教学中,布设静物、石膏一般是老师的事,学生只有服从的份儿。教师怎么布置,学生就怎么画,只是角度可以变化一下。笔者在师生互动的实践中大胆地让学生来选择他们认为实用的、有趣的东西。各小组组织讨论并分别布设静物、石膏,教师也进行布设静物、石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一组进行画画,而并不一定画教师布设的那一组。由于每个学生都可以展示自己的创意,所以学生都很积极地去参与。有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学生的创意对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很有启发的,这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

1.2学法中的师生互动

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老师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教学变得沉闷死板、学生感到压抑无趣。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打破这种定式,让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学”的活动中去。让教学活动“动起来”,师生互为补充。

1.2.1让学生参与课题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布置教学课题,而在课外收集有关教学资料、寻求新的表现技法已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笔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进行研究学习。笔者把学生按兴趣意向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分配具体的任务,到书店找有关的范图、到网上去查阅相关资料、合作试验新的表现技法、甚至到社会上去访问民间艺人。学生都有事可做。到了课上,学生就把他们找到的东西拿出来与同学共享,在讲台上兴致勃勃地讲解、示范。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感受到了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的魅力。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1.2.2教师参与学生练

美术教学中,在学生练习画画时,常常会看到老师背着手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多采用语言的指导方法。然而笔者认为在教学的练中,教师主动参与互动,十分重要。如在素描练习中教师到每个学生的画上去画几笔,给学生来个现场示范,学生一是看得清楚教师的运笔和处理的具体方法技巧,二是学生对所学的东西印象会更为深刻。在色彩练习中教师在关键的色彩处理方面给学生作品进行改正,或者画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他学生都来观看学习,明确练习的目标和需要采用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形成高质、有效的互动探究。

3 师生评价中的互动

在美术教学评价中,单一的教师“一言堂”评价方式,也是推行师生互助教学的桎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通过自评让同学们较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但当局者迷,很多学生在画画时,不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这时,笔者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同学集体评议,因为而在一个学习小组中,他们往往画的是同一组静物、石膏、或人物,观察的比较细致。这样既可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评价必不可少,它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从更高的角度和更专业的方式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也乐于接受。通过实验,笔者觉得这样的评价模式很适合美术教学。以前给学生作业评分,是老师一个人的事,不能锻炼学生的辨别鉴赏能力,老师在评价过程中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有失偏颇之处。现在笔者常常让学生给自己打分,并要求他说出得这个分数的理由,笔者再在他们自评、互评的基础上酌情加减分,并讲出加减分的理由,这样学生心悦诚服。也有利于学生的提高。

4 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师生互动要注意的问题

4.1要想进行有效的实施师生互动,教师要转变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所以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4.2在师生互动教学中,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实现师生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用语言、动作可以控制课堂气氛,为保证师生情感交流创造条件。教师鼓励性的话语能激起学生情感交流的勇气和欲望。教师保持笑容真诚、举止从容、自然大方,学生就会感到踏实安全、舒适自然和充满自信心。俗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

4.3在师生互动教学中,教师保持关注也是构建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

扶优补差,全面兼顾,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教学中去,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尤其要注意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充分予以关注,不能漠视。教育心理学认为,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合理的实施师生互动,首先要营造一种适合与学生参与的学习氛围,其次,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学生互动交流,使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集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对学习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全方位的参与学习,那么,互动就真正发挥了作用,学生就可以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展示自己,发挥自己。如此,互动就会有氛围、有交流、有提问、有影响,有作用,就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7.

[2]孟秀民.美术教学中培养创造性的研究与实践[D].艺术教育,2006.7.

[3]刘艳.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04.

[4]苏娟娟.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激发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6.

上一篇:关于中职学校班会课实用性的探讨 下一篇:从语法隐喻的角度看英文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