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二)

时间:2022-09-23 11:53:53

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二)

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幼儿具有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能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艺术创造的能力,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美术教育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领域都不能比拟的。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美术活动有着极强的可操作性,对美术类的物品,幼儿特别敏感,许多幼儿对色彩、结构、制作有浓厚的兴趣。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有利于幼儿手部肌肉活动的精确性、准确性,有利于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从而真正做到认与知的和谐统一。

随着幼儿园整体课程的改革,在美术活动中加强对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已迫在眉睫。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中自身各方面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开发,从而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以培养。在活动过程中,如何适应幼儿的整体发展需要,加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呢?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美术教学实践,谈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加强对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创造欲望,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幼儿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存在着想摸一摸,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而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进行美术活动的学习。美术活动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将颜色和形状合为一体,再现幼儿心灵深处的声音,深受幼儿的喜爱。由此我在教学中运用悬念设置法、平铺直叙法和自由表现法来开展活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投放不同的操作材料供幼儿选择,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幼儿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我为幼儿创设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的同时,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了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而?美工操作材料种类繁多,为了使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操作起来能够得心应手,并通过互相比较、取舍等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想像、创造等能力,我在平时就很注意收集果冻盒、废旧挂历、彩纸、塑料泡沫等操作材料。另外我还准备了大量的半成品材料供幼儿操作时使用。如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纸片及各种颜料、水彩笔、水粉笔、胶水、剪刀、透明胶带、泥和泥工板等。在制作《大母鸡》的美术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一贯使用挂历纸撕贴的模式。而且首先出示母鸡挂图,接着运用提问、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母鸡的形状,色彩特征(身体胖胖的,像三角形,一头大,一头小,身上的羽毛有各种的颜色),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选出合适中意的材料,扩展幼儿的思维空间,增强幼儿制作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再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例如:在美工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较为复杂的材料;而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要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为简单的材料创作。在进行美术活动《新年贺卡》时,我给幼儿提供了彩色的小纸片、漂亮的图案、剪刀、糨糊、水彩笔和白卡片。让幼儿在听了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组合粘贴或画出漂亮的图画做一张新年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幼儿根据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卡片,他们一边做一边还兴奋地说着什么,有的粘贴的鱼,有的粘贴的花,有的是房子和娃娃,有的画的熊猫,有的……。当孩子们拿着自己做的卡片互相欣赏时,洋溢着的是成功的喜悦。

三、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优美的创作环境。

宽松、自由、和谐、优美的创作环境指的是幼儿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在美的活动空间里不受干扰,没有压力,对操作材料可以随心所欲地组合。美的活动空间指的是在美术创作活动的空间里要具备美的气息。优美的创作环境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同时在良好的氛围中可以使幼儿创作的灵性得到启迪,个性得到发挥。

宽松、自由、和谐、优美的创作环境有利于幼儿想像力、创造力的淋漓尽致的发挥及良好个性的形成。在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操作材料来丰富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某些感受或体验,可以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在美术作品中,使美术作品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操作活动中教师的积极鼓励和适时的指导可以促使幼儿大胆操作,激发他们的表现欲,萌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同时肯定幼儿的创作,会使幼儿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更富有创造勇气和热情。例如泥工《面包、卷子、麻花》这节课上,我鼓励幼儿大胆地做,做出与老师不一样的花样面点来。通过我的启发,孩子们制作出了如机器猫麻花、米老鼠面包等形式不一,妙趣横生的面点。孩子们在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中,不仅巩固了压、搓、捏等操作技能,而且还提高了手、眼、脑相互协调的能力,和养成了细致,勇往直前的良好习惯。

幼儿在美术教育中需要使用多种工具和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在整合活动中,经常会遇到教孩子做手工,书上面有准备好的材料,只要沿着轮廓线撕下就可以做东西。刚开始时,我和邓老师鼓励孩子一起来撕,可是有的孩子很急,一下就撕坏了。我们并没有急于帮助他们,也没有责怪任何一个孩子,而是很耐心的拿上透明胶或者双面胶给他们补上,小声的提醒他:“慢一点。”渐渐地,他们的小手变能干了,很少再有撕坏纸片的现象了。日常的活动中,我们教给幼儿正确的使用剪刀的办法,让幼儿学会使用糨糊、双面胶等常用的工具,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的技能。然而,幼儿一日活动排得满满的,如果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美工操作活动呢?我和本班的老师商量后,利用午睡起床的等待时间和下午游戏时间,给幼儿提供白纸、彩色纸让幼儿自由画、折叠、撕贴,让幼儿自己去摆弄,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发现,在不自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训练幼儿手眼脑的协调发展而且有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促使幼儿的心智和创造力、表现力等得以发展,对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单位:吉林省九台市卡伦镇中心幼儿园)

上一篇:音乐教学与素质培养 下一篇:如何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