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黄百鹭洲省级湿地公园植物区系初探

时间:2022-09-23 11:22:40

江西宜黄百鹭洲省级湿地公园植物区系初探

江西宜黄百鹭洲省级湿地公园地处江西省宜黄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27°03′~27°43′,东经116°01′~116°28′。项目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7.8℃,月平均最高气温28.7℃,月平均最低气温5.0℃,极端最高气温42.1℃(1971年),极端最低气温-9.3℃(1991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3%。夏季风向偏南,科季风向偏北,春秋季风向多变,平均风速2.2m/s。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637h,无霜期为276d,年平均雾日48d。

项目区内的土壤类型主要是红壤和黄壤。因地质结构的差异,母质成分的不同,土壤的种类分布也各有所异。由于覆盖植物的种类及发育程度的不同,土质所具有的有机质不同,土壤偏酸性。其它土壤大部分都是黄泥田、棕色砂质田、鳝泥田、潮砂泥田等,土质肥沃。土壤质地以砂质壤土为主,次之为砂土、粘壤土、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较多。

宜黄水是临水的一级支流。由二级支流宜水、黄水在县城河东桥前汇合,始称宜黄水。在县城中部丰乐桥处左纳曹水,并在下游桃陂户家右纳梨水,然后与崇仁水汇合形成临水水系。县城河东桥以上宜黄水集雨面积1383km2,纳入曹水后县城丰乐桥以上集雨面积1508km2,桃陂水文站以上控制集雨面积为1611km2,河道全长104km,纵比降为1.66‰。

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为126.46公顷,湿地面积为123.01公顷,湿地率为97.27%。2010年6月下旬,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宜黄百鹭洲湿地公园进行了植物资源考察。项目组根据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湿地维管植物状况,以期为湿地植物多样性的监测、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宜黄百鹭洲湿地公园植物区系

1.1 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宜黄百鹭洲湿地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75 科,180 属,233 种(变种)。其中蕨类植物9科 10属 10 种,被子植物 66 科 170 属 223种。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宜黄百鹭洲湿地公园维管束植物组成

宜黄百鹭洲湿地公园被子植物共有75科,科内所含属数、种数差异较大(见表2),其中含10种以上的科共有4个,计42属59种,占总科数的5.3,总属数的23.3,总种数的25.3。这些较大的科为:禾本科(Gramineae17属 / 18 种),菊科(Compositae13属/16 种),莎草科(Cyperaceae5 属/ 12种),蓼科(Polygonaceae7属/ 13 种),唇形科(Labiatae6属/ 9种),豆科(Leguminosae5属/ 6 种),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5属/ 7种),蔷薇科(Rosaceae 7 属/ 8 种)毛茛科(Ranunculaceae4 属/ 6种)和十字花科(Cruciferae4 属/ 4种),其中含10种以上的属有禾本科(Gramineae17 属/ 18 种)、菊科(Compositae13属/ 16 种)2个。它们在本区具有明显优势,占有主导地位,对本区植被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表2宜黄百鹭洲湿地公园种子植物科内属种的组成数量统计分析

1.2 植物的地理成分分析(分布区类型)

根据吴征镒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法,宜黄百鹭洲湿地公园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共有10种,其中世界分布(19属,15%)、泛热带分布(25属,19.8%)、北温带分布(29属,22.8%),以及东亚分布型(16属,12.6%)所占的比例较大(如表3)。公园内属于热带成分(类型2-6)有 47 属,占37%,属于温带成分(类型7-10)的有 61属,占48 %。

1)世界分布

属于该类型的主要有:莎草属(Cyperus)、苔草属(Carex)、荸荠属(Eleocharis),蓼属(Polygonum)、芦苇属(Phragmites)、浮萍属(Lemna),灯心草属(Juncus)、香蒲属(Typha)、眼子菜属(Potamogeton )、茨藻属(Najas)、藜属(Chenopodium )、苋属(Amaranthus)、金鱼藻属(Ceratophyllum )、毛茛属(R anunculus)、千屈菜属(Lythrum )、水苏属(Stachys)、车前属(Plantago)、猪殃殃属(Galium)、苍耳属(Xanthium )等。

2)泛热带分布属

属于该类型的主要有: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大戟属(Euphorbia)、乌桕属(Sapium)、节节草属(Rotala)、马齿苋属(Portulaca)、鸭跖草属(Commelina)、飘拂草属(Fimbristylis)、狗牙根属(Cynodon)、狗尾草(Setaria)、狼尾草属(Pennisetum)、苦草属(Vallisneria)、白茅属(Imperata)、凤眼莲属(Eichhornis)、棒头草属(Polypogon)、大漂属(Pistia)、丁香蓼属(Ludwigia)、母草属(Lindernia)、千金子属(Leptochloa)、柳叶箬属(Isachne)、耳草属(Hedyotis)、算盘子属(Glochidion)、泽兰属(Eupatorium)、积雪草属(Centella)、合萌属(Aeschynomene)、铁苋菜属(Acalypha)等。

3)旧世界热带分布

属于该类型的主要有:楝属(Melia)、水筛属(Blyxa)、石龙尾属(Limnophila)、雨久花属(Monochoria)和水竹叶属(Murdannia)。

4)热带亚洲主热带大洋洲分布

属于该类型的主要有:樟属(Cinnamomum)、通泉草属(Mazus)、黑藻属(Hydrilla)、莲属(Nelumbo)、结缕草属(Zoysia)、淡竹叶属(Lophatherum)。

5)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属于该类型的主要有:野苦荬属(Ixeris)、蛇莓(Duchesnea)、糯米团属(Memorialis)、构属(Broussonetia)、箬竹属(Indocalamus)、芋属(Colocasia)等。

6)热带亚洲分布

属于该类型的主要有:大豆属(Glycine)、芒属(Miscanthus)、秀竹属(Microstegium)、荩草属(Arthraxon)和重阳木属(Bischofia)。

7)北温带分布

属于该类型的主要有:杨属(Populus)、柳属 (Salix )、律草属(Humulus)、地肤属(Kochia)、荠属(Capsella)、委陵菜属(Potentilla)、蔷薇属(Rosa)、薄荷属(Mentha)、婆婆纳属(Veronica)、忍冬属(Lonicera)、茜草属(Rubia)、蒿属(Artemisia)、苦苣菜属(Sonchus)、榆属(Ulmus)、地榆属(Sonchus)、夏枯草属(Prunella)、风轮菜属(Clinopodium)、蓟属(Cirsium)、紫菀属(Aster)、景天属(Sedum)、柳叶菜属(Epilobium)、卷耳属(Cerastium)、看麦娘属(Alopecurus)、画眉草属(Eragrostis)、燕麦属(Avena)、野古草属(Arundinella)、黑三棱属(Sparganium )、罔草属(Beckmannia)、拂子茅属(Calamagrostis)等。

8)东亚、北美洲间断分布

属于该类型的主要有:乱子草属(Muhlenbergia)、胡枝子属(Lespedeza)、蛇葡萄属(Ampelopsis)、络石属(Trachelospermum)、菰属(Zizania)、菖蒲属(Acorus)、三白草属(Saururus)和莲属(Nelumbo)。

9)旧世界温带分布

属于该类型的主要有:鹅肠草属(Myosoton)、益母草属(Leonurus)、水芹属(Oenanthe)、珍珠菜属(Lysimachia)、牛繁缕属(Malachium)、菊属(Dendranthema)、稻槎菜属(Lapsana)、菜属(Nymphoides)等。

10)东亚分布属

属于该类型的主要有:枫杨属(Pterocarya)、芡实属(Euryale)、天葵属(Semiaguilegia)、蕺菜属(Houttuynia)、鸡眼草属(Kummerowia),菱属(Trapa)、茶菱属(Trapella)、盒子草属(Actinostemma)、紫苏属(Perilla)、泥胡菜属(Hemistepta)、苦荬菜属(Ixeris)、黄鹌菜属(Youngia)、蜈蚣草属(Eremochloa)、显子草属(Phaenosperma)、沿阶草属(Ophiopogon)、五加属(Acanthopanax)等。

1.3 宜黄百鹭洲湿地公园植物区系的特征

1.湿地公园维管束植物种类丰富。已知的维管束植物有 75科,180 属, 233种。其中被子植物种类最多,有66科170属223种,以禾本科、菊科、莎草科和蓼科的种类较多。

2.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复杂。湿地植物地带性不明显,从属的分布型看,温带成分(48%)高于热带成分(37%)。该区植物区系中大型属较少,寡种和单种属相对较多。

3.湿地植物群落的区系组成复杂,结构上形成明显层次,木本植物出现也较多, 有的甚至为木本植物群落,部分中生甚至旱生种类也有出现。

4.湿地植物区系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其数量在科、属或种类中均占绝对优势。在该区,几乎所有的典型湿地植物都是草本植物。

5.特有属匮乏。湿地公园自然分布属种中没有特有科属,表明植物区系的个性特征不明显。

2外来入侵植物

物种的自然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其自然散布的范围受到各种生态因子、地理障碍和个体生物学特性等因素的制约。但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物种往往可以进入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地区,成为本地的外来物种。当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种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就成为外来入侵种。外来入侵种会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给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本区内入侵植物较常见,主要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小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等,它们常形成单优群落。

3湿地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丰富,栖息着各种珍贵鸟类、鱼类,湿地植物群落是它们繁育和育肥的良好场所。湿地植物易受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干扰,由于宜黄水流经城市居民区,湿地植被有一定的生态脆弱性,应采取科学的措施,加以保护。

湿地植物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重性特征,要更加重视其生态效益,湿地生境的破坏与恶化,外来种入侵,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增加以及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过量使用导致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利用当地湿地维管植物的多样性,加强湿地植物净化水体能力的研究,筛选出一些景观效果好、净水能力强的湿地植物,把河流的工程治理与湿地植物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要注重对民众的生态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地遵循生态规律从事生产、生活活动。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析我国污水的现状及处理技术 下一篇: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