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理论研究综述

时间:2022-09-23 10:07:48

教练理论研究综述

摘 要:教练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技术,以其独特的方式正在改变过去固有的管理模式,通过一系列方向性、有策略性引导,洞察被教练者心智模式,令被教练者有效达到目标。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教练相关理论,以期为高校生涯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教练内涵;模式;核心

教练技术源于体育,二十世纪中后期,一个叫添・高威的美国人发明了一套教人迅速学会打网球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法”,美国公司发现了这一方法,安排公司管理人员学习,并在管理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一方法,教练技术开始兴起。作为一种新兴的辅导技术,不断应用于生涯教育领域。教练技术于本世纪被引进中国,应用于高校大学生生涯教育领域的历史并不长。

一、教练的定义及其内涵

“教练”已经从传统的体育领域延伸至企业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和绩效管理等方面。教练是一个交叉性学科领域,与心理治疗、咨询、辅导和培训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有较高的共通之处。主要存在三种教练类型,依据目的可分为技能教练、绩效教练和发展教练。

对于教练定义有多种形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说法:教练是以指导或传授的方式改进绩效或发展技能;教练的主旨是促进而不是传授指导,以未来所需技能为导向,促进经验的学习;教练能开发个人潜能,使其绩效最大化,帮助他们去学习[3]。还有学者认为,教练帮助每位受教练者达成目标,在生活和职业中保持行为改进;教练帮助受教练者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创造愿景和目标,并开发多种策略来实现这些目标。国际教练联盟将教练定义为一种持续性的职业关系,帮助人们在职业、商业或组织中产生不平凡的业绩。教练的实践是在具备资格的教练和个人或团体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来支持个人或团体自我制定的目标的达成。

综合各种观点,教练技术的理念是一样的,即教练与受教练者之间是帮助、合作和平等的关系,而不是权威与服从;重点在于协助受教练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去分析问题;假定受教练者群体没有严重的精神病态;强调共同合作来制定目标;教练并不需要在涉及领域拥有高水平的个人经验[5]。

二、教练模式

目前比较流行的四种教练模式:临床模式、行为模式、系统模式和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教练往往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中之一。

1.临床模式

临床模式的目标是帮助客户深入了解自我并改进绩效。教练鼓励受教练者从内心诚实地进行自我反省,同时调查了解其个人情况,诸如人际关系、日常压力管理和重要个性特征等,由此分析哪些内在的人格特征导致了绩效问题。教练倾向于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如MBTI 量表和九型人格量表等,来更好地了解受教练者的整体的个性特征及其信念。

⒉ 行为模式

教练通过鼓励受教练者了解其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来支持个人的改变,并且寻找新方法使他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期望。教练充当指导者和训练者,协助受教练者改变问题行为或发展新的工作能力。教练经常利用一些评估技术,如通过绩效评价中的360度反馈以及结构性问卷收集数据或通过面谈来取得详细的目标行为的信息。

⒊ 系统模式

系统模式寻求在系统中理解受教练者的领导力问题,关注其社会互动领域,帮助厘清受教练者与组织中其它成员或组织系统互动时有效的和无效的方式及反馈路径。

⒋ 社会建构主义模式

教练关注的是去除假设和演绎之后的事实,帮助受教练者明确自己的真实角色。因为受教练者及其利益相关者就同一事件有各自不同的版本,选择突出某部分而忽略其它部分。教练先聆听受教练者讲述他们的经历及其观念;然后对关键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访谈,获取他们对受教练者的评价。这些评价可以帮助受教练者了解他们为什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其行为如何塑造其人际关系。

三、教练的核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练活动是一个帮助被教练者不断建构自我的过程,使被教练者在与教练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清晰自己、挖掘自己、发展自己并对自己的行动负责。在教练关系中,教练的核心内容更要求具备“四大信念”和遵守“六大行为准则”。

“四大信念”包括:第一,相信每个人都是可以的;第二相信人们已具备他们需要的所有资源;第三,相信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积极的意义;第四,相信人们有能力做出改变。

“六大行为准则”包括:信任、倾听、聚焦、好奇、正向、零建议。遵守这些准则的目的是保护学员、保护教练效果以及保护教练本身。

第一,信任。教练活动是一个需要教练与学员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首先教练要真的相信教练关系、相信学员。在会谈时,教练要相信学员能够发现他们的优势,识别他们的目标,开展他们的计划,以及设计发展、变化的战略。

第二,倾听。倾听是有效收集信息的方法,它要求双方参与,而不是单方面地听。优秀的教练在人们说话的时候甚至不说话的时候,都能直觉地感知对方想要说的事实和情感以及意图。

第三,聚焦。在教练活动中,双方不花时间探讨问题根源认为问题解决与问题成因之间不见得有直接关系。教练只需要将焦点放在评估可能的解决方案上了解当事人的才能和技巧,协助当事人重复过去与现在的成功经验。

第四,好奇。好奇有助于构建学员内在的参照体系。教练通过提问使学员保持好奇,教练的提问是开放的,目的是促进学员成长和学习的探索、询问,不带任何评价,具有启发性。

第五,正向。这一准则贯穿于教练活动全过程,教练关注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缺乏什么”;关注“未来”而不是分析“为什么”;放大正面力量,解构负面经历。

第六,零建议。在教练活动中教练对过程负责,学员对结果负责教练自始至终需要明确:“是学员在寻找答案”。教练需要做到零建议,但教练可以分享信息,教练的目标是增教练技术在大学生生涯教育中的应用加学员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四、理论启迪

教练技术与其他助人技术一样,拥有完备的思维逻辑体系,教练技术在大学生生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教练式的思维相信每个人都具备解决自己问题的资源和能量,这种积极正向的视角,提供了一种解释问题的思路,而这种思路有助于人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生涯教练应该充分认清自己在教练能力和素质方面的不足,在教练开始前的“教练前评估环节”中,管理来访者期待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然而在高校面向大学生开展生涯教育和提供生涯指导服务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有可能对相关的教育和咨询活动怀有高期待,特别是教师常常会有很强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意愿。所以在使用教练技术的过程中,在遵循“聚焦”、“好奇”、“零建议”等相关教练行为准则上,可能存在困难。对于高校大学生生涯教育的从业人员来说工作的对象、环境和目标都与教练技术的应用范畴存在着交集,但又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在具体应用时,需要将具体技术与应用环境结合起来,发挥教练技术的优势,加强教练理论在大学生生涯教育过程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黄荣华,梁立邦,人本教练模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 Ryan A. Mc Kelley, Aaron B. Richen. The Practice of Coaching:

Exploring Alternatives to Therapy for Counseling-Resistant Men [J]. Psychology of Men & Masculinity, 2007, 8

作者简介:

田雅志,女,1978,法学硕士,讲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就业指导、权益保护等。

上一篇:陇东传统饮食小议 下一篇:浅析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