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检测在小儿哮喘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23 09:20:45

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检测在小儿哮喘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检测在小儿哮喘诊断与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在2009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2例小儿哮喘患儿为观察组,其中

【关键词】 血清尘螨特异性IgE; 小儿哮喘; 检查; 诊断; 防治

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1]。当身体通过各种渠道受到过敏原的刺激时,常诱发哮喘发作。气道高反应性与特异性IgE关系紧密。哮喘主要是通过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特异性IgE具有明显的特征性[2]。尘螨过敏是小儿哮喘发病的常见原因,为了更好检测、诊断、防治小儿哮喘,本院对52例小儿哮喘患儿进行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检测,并与健康儿童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09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2例小儿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52例小儿哮喘患儿经过儿童哮喘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9个月~12岁,平均(8.23±1.67)岁,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清晨空腹静脉采血3 mL,常速离心分离血清,在-20 ℃下保存备用。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检测采用Pharmacia&Upjohn公司的CAP检测系统通过ABC-ELISA方法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规范操作。其中溶血标本不能使用,并且血清标本不能反复冷冻。

1.3 判断阳性标准 血清尘螨特异性IgE>40 U/mL时诊断为阳性反应,当>200 U/mL时诊断为强阳性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浓度为(152.78±48.95)U/mL,对照组儿童的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浓度为(25.62±6.49)U/mL,观察组患儿的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儿童以尘螨为过敏原造成机体气道慢性炎症,导致哮喘的疾病称为小儿尘螨过敏性哮喘(DMSA)[3]。它是首先以肺内嗜酸性粒细胞聚合在一起,其次肺内黏液大量分泌,然后产生呼吸道慢性炎症,造成气道反应性增高,出现哮喘发作。其中气道高反应性与特异性IgE关系紧密[4]。特异性IgE是引起变态反应的主要病因,健康人血清中含有IgE抗体比较少,而出现变态反应的哮喘疾病的患者血清中IgE抗体非常高,所以尘螨是造成过敏性反应主要因素之一,与血清IgE有密切的关系[5]。

哮喘患儿究竟对什么过敏原过敏,这需要过敏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6]。特异性诊断有不成熟的方面如内源性、外源性、自身性过敏原检查就无能为力,但特异性IgE检测是检查过敏原最好的手段,而且特异性IgE检测采用免疫化学技术,目的测定IgE浓度,这种方法安全性高,准确度精确,影响因素少[7]。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浓度为(152.78±48.95)U/mL;对照组儿童的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浓度为(25.62±6.49)U/mL,观察组患儿的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检测对小儿哮喘过敏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检测的特异性IgE浓度水平,成为了控制哮喘发作的重要指标,避免尘螨感染,防止小儿哮喘初发和复发[9]。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检测对于防治各个阶段小儿哮喘具有有效性、科学性、针对性,对临床治疗、诊断、预防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0]。

参考文献

[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20(5):261-262.

[2]王雯.IL-4、β2-AR基因多态性及ECP、IgE与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03.

[3]张媛,刘承耀,张罗.过敏性鼻炎血清特异性IgE与皮肤点刺试验的关联性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6):733-736.

[4]李小慧;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3.

[5] Shelbourne K D,Brueckmann F R.Rush-pin fixation of supracondylar and inter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femur[J].J Bone Joint Surg Am,1982,64(2):161-169.

[6] Stammberger H R,Kennedy D W,Bolger W.Paranasal sinuses:anatomic terminology and nomenclature[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1995,(167):17-21.

[7] Peter J W.The agger nasi cell: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anatomy of the frontal reces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3,129(5):497-507.

[8] Choi B I,Lee H J,Han J K,et al.Detection of hypervascular nodula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value of triphasic helical CT compared with iodized-oil CT[J].AJR Am J Roentgenol,1997,168(1):219-224.

[9] Tabit C E,Chung W B,Hamburg N M,et al.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diabetes mellitus: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Reviews in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orders,2010,11(1):61-74.

[10] Endemann D H,Schiffrin E L.Endothelial dysfunction[J].J Am Soc Nephrol,2004,15(8):1983-1992.

(收稿日期:2013-11-04) (本文编辑:欧丽)

上一篇: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一篇:罗格列酮联合维生素E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