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兴趣的智力型实习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23 09:09:31

基于学生兴趣的智力型实习模式研究

摘要:实习是工科专业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效果如何至关重要。在对传统劳动力型实习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构建校内实习基地、确立实习导师制度、建立定向培养实习制度等方法,对原有的实习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并对建立一个新型的智力型实习制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实习基地;实习导师制;定向培养;智力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030-04

实习是指以增加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由指导者组织学习者到事业、企业单位或其他现场,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从事实际操作活动的一种普遍的实践教学活动。实习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可靠手段,更是培养其综合工程实践能力最独特、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它能将学生置于最真实的工程环境,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并获得宝贵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它对于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建立清晰的专业意识、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效益观和竞争观的形成,为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工科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任务能否实现,因此,创新实习模式、提高实习质量也就成为高等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工科实习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实习环节一般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一模式成为大多工科专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受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高校招生人数不断扩大的影响,传统的实习方式和实习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指出了实习单位联系困难,专业不对口,实习经费严重不足,实习时间太短,实习流于形式,学生为实习而实习、为学分而实习,实习报告造假等当前实习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并跟踪EB大学工科专业2004-2011级学生的实习情况,作者认为,当前工科专业实习中极为突出的问题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一)传统实习模式难以匹配学生的专业兴趣

1.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不感兴趣。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和院校有着多年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多为传统企业,大多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专业的现代技术难以展示。滞后的生产工艺和较差的工作环境难以带给学生本专业的正能量,无法提升学生对专业的信心、兴趣[5]。

2.只看不动,走马观花,难有兴趣。一些新建企业出于技术保密、产品质量的保证和对学生的安全负责等种种考虑,即便是接收学生实习,真正能安排学生上岗并认真指导的单位也不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能真正地参与到实际生产中,实习成为了在参观走廊的行走,让学生们很难动手实践,更是接触不到企业的技术核心部门,造成他们对这样的实习难有兴趣。

3.分组随意,单位指定,丧失兴趣。许多高校实习时,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规定好了实习单位和实习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爱好和特长,难以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感觉这种实习只是走走形式而已,从而丧失了对实习的兴趣。

以EB大学工科专业2004-2011级学生的实习情况为例,2004-2011级共有学生295名,其中90人对学院安排的实习感兴趣,占总人数的30.5%;39人无所谓,占总人数的13.2%;166人表示不感兴趣,占总人数的56.3%(表1)。而不感兴趣的166人中,认为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的108人,占65.1%;认为走马观花、难以动手的100人,占60.2%;对这种传统的实习方式不感兴趣的103人,占62.0%;其他原因的30人,占总人数的14.7%(表2)。这充分说明,传统的实习方式已基本让学生失去了实习的兴趣,不能满足学生们对实习兴趣的需要。

(二)体力型的实习方式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当前,由于实习单位难找、实习经费不足等原因,许多工科专业在安排学生实习的时候,就难免出现不管专业对不对口,也不管安排的是什么实习工作,只要有单位接收就行的现象,使原本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实习变成了体力型实习,实习效果难以保障。对EB大学工科专业2004-2011级学生实习效果调查表明,295名学生中有161人认为学校为他们安排的实习工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占总人数的54.6%;有180人认为他们只是充当了一个劳动力的角色,占总人数的61.0%(见表3)。

1.实习资源紧缺,只能沦为劳动力。由于某个特定实习环境下的实习资源是有限的,而实习资源的紧缺又使得学校在安排实习的时候,出现众多的学生去分享有限的资源这一现象。某些院系会将整个班、整个系安排到一个实习地点实习,造成了僧多粥少的情况,学生往往因为缺乏操作机器而没有多少机会能够去进行真正的生产实践。这种实习方式结果只是一少部分人得到了锻炼,大部分人只能沦为生产线上的劳动力。对EB大学工科专业2004-2011级学生实习效果调查表明,295名学生中从事非技术工作的有226名,占总人数的76.6%。

2.专业不对口,只能成为打杂的劳动力。由于实习资源紧缺,造成安排实习工作和所学专业不对口,实习单位的技术、科研、生产等专业工作难以插手,只能在办公室里面和EXCEL表格成为“亲密伴侣”,和复印机、打印机进行多次的“亲密接触”,端茶倒水送送文件……这些琐碎的没有专业技术含量的工作,也让实习的学生成为了打杂的劳动力。对EB大学工科专业2004-2011级学生实习效果调查表明,295名学生中专业不对口的有32名,占总人数的10.8%。

3.某些企业无良,把实习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某些无良企业在生产旺季,招工困难,就打着生产实习的幌子,把前来实习的学生全部安排到了生产线上,和厂里的工人一样顶岗上班,更有甚至还强迫实习学生超时加班,而每天只给10-50元不等的实习补助,把实习的学生当成了廉价的劳动力。

4.专业知识不全面,科研实践能力差,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一些实习学生尽管在学校完成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是不够灵活,所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广,科研能力不足,实际操作能力欠缺,不能胜任实习单位的技术工作,只能和工人们一样在生产线上从事一些简单体力劳动。

二、建立基于学生兴趣的智力型实习模式,提高实习质量

过去的工科专业实都是单一的工厂化的劳动力型模式,很难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优秀工科毕业生。现代社会不仅要求毕业生拥有现代工程设计思想和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而且对现代工程有关的经济、社会、交往方面要有所了解,并且能够参与现代工程的领导、决策、协调和控制。所以,建立一个多渠道智力型实习模式极为必要。

(一)基于学生兴趣的实习分组模式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在安排实习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对实习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参与意识,尽快融入到实习情境中去,才能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因此,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需要等要素,分为实践组、兴趣组、研发组、定向组等。

(二)基于多媒体实习库的预实习系统

1.建立多媒体实习资料库,夯实专业知识。多媒体实习教学具有形象性和可重复利用性,是一条省事、省力、省经费,又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实习新途径。因此应当在大量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实习课件、购买辅助电子音像制品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内容丰富、分类明晰、更新及时的多媒体实习资料库,并利用资料库将实习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传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夯实专业知识、了解实习现场的情况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为更好地融入实习情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模拟仿真实习系统,提高动手能力。根据实习现场情况,建立与实习现场相同的模拟仿真实习系统,并利用该系统进行实习。通过仿真操作,学生不仅可以熟悉生产线的布置和设备的构造,也可以在仿真操作中反复练习工艺操作过程,强化学生对装置整体操控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现场实习时能够大大缩短适应期,更快地进入角色。

(三)建立基于校外实习基地的智力型实习模式

积极联系与专业相关的生产企业,尽量多发展一些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将愿意接触社会,想提高实践能力、社交能力的部分实践组学生派到校外实习基地,从事和专业有关的科研工作,建立一个基于校外实习基地的智力型实习模式。

1.拉近关系,提高实习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融入到实习情境中。为了提高企业的主动性,可以采取聘任基地单位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员为客座教授、聘任各部门技术人员为学生实习的指导教师、邀请企业专家来学校作学术报告、派出专业骨干教师为实习企业进行讲座与培训等措施,密切学校与实习基地关系,进而请求基地企业在安排实习岗位时,多向专业性强、科研含量高的岗位倾斜。

2.组成攻关小组,帮助校外实习基地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基地企业的认可。以带队老师为组长,以学生为组员,以学校的专家为支撑,组成技术攻关小组,解决基地企业生产中的难题,积极参与基地企业技术革新,让基地企业看到学生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推进作用,便会认可学生的科研能力,也就会愿意让学生从劳动力型实习中脱离出来,从事与专业有关的智力型工作。

(四)建立基于校内实习基地的智力型实习模式

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并将相关企业引进校园,发展校内实习基地,将校外实习基地消化不了的实践组成员安排到校内实习基地,并针对性地使其承担一些科研任务,建立一个基于校内实习基地的智力型实习模式。建立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实训环境,有利于营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架起一座知识转化和理论应用的桥梁,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整合校内资源,建立教学工厂。利用工科专业现有的实验室、实验中心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将工厂环境引进学校,在校内建立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等校内生产实习基地,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生产环节操作的同时,也能够进行相关的科研试验,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科研技能型人才。这种实习模式具有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易组织好管理、节省经费、保障实习的有效性等优点。

2.邀请企业进入校园,建立校企共研的实习模式。从学校层面邀请相关企业进驻校园,成立产学研联盟,企业提供相关设备、资金,并指定研究项目,学校提供场地,组织学生,并由专家辅助,提供技术支持,建成校企合作实习车间,共同开发研究相关产品。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发挥专业知识的平台,又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实现校企双赢。

(五)建立基于研究项目的导师制智力型实习模式

以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辅以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的立题,建立基于研究项目的导师制智力型实习模式。把专业老师确立为科研组学生的实习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科研工作,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坚定了学生的专业信念,达到了预期的实习效果。

1.以科研项目为抓手的导师制实习模式。把有科研项目的教师确立为实习导师,对实习的学生进行传、帮、带,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并能够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EB大学工科专业自2010级以后(含2010级)实行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导师制智力型实习模式以来,该专业的5位老师,都成为了实习导师,每年每位老师都要指导1-3名学生,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对实习感兴趣及觉得达到实习目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见表1、表3)。

2.以自选立题为基础的导师制实习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己选定研发题目,经有关老师论证立题后,指定实习导师,并在实习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该题目。这种方式完全激发起了学生的实习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这种实习模式在EB大学工科专业2006级以后(含2006级)推广以来,每年都有3-5名学生自己立题,进行研发。其中2006级一位同学的研发项目还获得了“2009年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六)建立基于毕业去向的定向培养智力型实习模式

对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在毕业实习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向培养,根据将要进入的工作单位情况,选择相关科研课题,使其尽快进入状态,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成为单位的科研技术骨干。

三、结束语

实习是工科专业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效果至关重要。针对传统劳动力型实习模式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构建校内实习基地、确立实习导师制度、建立定向培养实习制度等方法,对原有的实习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智力型实习体系,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把学生培养成为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具有良好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科研技术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马贵阳,吴明,胡志勇,等.多层次多阶段生产实习提高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2012,15(4):128-130.

[2]周萍.工科本科生企业实习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3]于微波,卢秀和,刘俊萍.高等工科院校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4):68-70.

[4]郭莹.浅谈工科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3):149.

[5]陈志浩,姚敏,朱协彬.工科院校实习教学环节的实践与思考[J].时代教育,2011,(1):14-15.

[6]高美莲,史庆南,纳海莺等.工科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38-40.

[7]刘兆青,陈敏.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工科生企业实习现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2):170-175.

[8]席俊杰,吴中.改进工科专业实习 培养工程创新人才[J].辽宁教育研究,2012,(7):57-59.

[9]李永久.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管理及经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271.

[10]辛华,任庆海.工科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3,(29):287-288.

[11]杨连发,周娅,廖维奇等.工科类生产实习现状及实习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0-92.

上一篇:浅谈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 下一篇:《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下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