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学习法:勤业中学的课堂密码

时间:2022-09-23 07:33:36

展评学习法:勤业中学的课堂密码

一、展评学习法的背景与概念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了,但教学中传统课堂的痕迹依然很重:老师进课堂带的是一本教材、一张嘴;教师关注的更多是自己的教学进度,不关心学生学习实效;教师只怪学生不听讲,自己不肯改变教法、学法去调动学生;知识是教师教会的,讲懂的,不是经过学生思辨、体验得到的;只关心知识和能力,不关注过程与方法,不看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关心学生思维发展、语言表达、学生交互活动等要素;只关注部分学生,不关注全体学生;老师课堂效率低,课后辅导勤;课堂沉闷,令人窒息……据统计,学生在校时间的80%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因此,只有把学生从课堂学习的“困苦”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能开心、愉悦、有兴趣,才能真正让学生幸福、快乐成长,才能让学校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

“解放”学生就必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一位教育家试验证明: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记得住,做过的记得牢,讨论过的理解深,“真理在碰撞中才会闪现火花”。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人。要懂得激发学生天生具有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保持少年的活泼和天真,让这种活泼和天真在课堂上得以延续和自然流淌,扬起学生内心深处本来具有的上进、好学的品质,只有这样,学习才能不成为一种负担,才能变得积极和愉悦。

基于以上认识,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提出了“展评学习法”:在前端学习(个人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全体师生展示个人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他学生对展示者前端学习成果进行评点、评价、质疑和讨论,在评的过程中引发对问题的思辨,探寻知识的本质或规律,实现知识建构,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

“展”是指通过语言表达、实物呈现、实验操作、多媒体展示等途径把前端学习成果展现在师生面前。“展”有展现、展出、展示、展览等含义,展现的可以是个人自学后的学习成果,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后的学习成果。

“评”是指对他人展现的前端学习成果进行评点、质疑、补充,使其得到更正、修改或完善,在评的过程中形成更多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评”有评点、评比、评价、质疑、讨论等含义。

展评学习法能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能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

二、展评学习法的程序与要点

展评学习法的一般程序是:前端学习,展示评价,整理巩固。自学、合作、展评、整理、补缺是展评学习的五个基本模块。自学和合作是前端学习的基本形式,形成初步学习成果;展评是对前端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评点、评价、质疑、讨论,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整理和补缺是巩固知识阶段,完成知识建构。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和具体学习内容,五个模块可以任意选择和组合。如:可以直接小组合作而不自学,也可以先合作后自学,或者自学与合作只选其一;复习课可以先整理后展评再整理;在一堂课内每个模块可以多次使用等等。

1.前端学习

前端学习是在教师主导下的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主导主要体现为教师确定自学内容、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确定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合作形式等。阅读、感知、尝试、小组讨论、交流等都是前端学习的形式。

前端学习任务的确定、时间的安排,决定了展示评价的效果,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在确定前端学习任务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确定清晰的前端学习任务和学习任务的呈现方式。这是运用展评学习法能否有效的前提。

(2)根据实际情况,前端学习在课前、课内进行都可以,但如果是课前,前端学习的任务就是作为家庭作业,不允许因既有家庭作业又要完成前端学习任务而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3)教师要使用“学生学习情况记录单”。在学生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把学生或学习小组在前端学习中的典型错误、独特见解、独特解题思路等情况作即时记录,以便所选定的展示或评价的学生具有代表性。

2.展示评价

展示评价是展出、评点、评价、质疑、讨论,在展评中实现知识建构,是学习的核心阶段。

“展”的学习成果必须具有代表性。所谓具有代表性就是有“可评价性”,如典型错误、独特解题思路、独特见解以及其它值得推介的初步成果。在“展”的时候要注意,展示不仅是展示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展示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过程,所以,展示中尽量让学生走上讲台,面对全体学生进行表述。因为展示的是思考的过程,展示过程中学生常常能自己发现问题。

“评”的过程是对展示的前端学习成果评点、质疑的过程。在“评”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根据学生前端学习情况确定首先是学生自发评还是教师指定学生评。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学生参与面,激发学生参与评点的积极性,不让少数学生“占领”课堂。二是根据教学目标适时地对学生的评价给予评价,调控学习进程,保证评点、质疑的有效性。“评”的最高境界是学生对某个结果引发出争论,继而形成积极思辨、争相发言的氛围。

展评过程的学习效果体现在学生有没有学会对前端学习成果进行修正,形成新的思路,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展评过程学生俨然是小老师,他们自信地走上讲台,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3.整理巩固

整理巩固是巩固知识阶段,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小结和巩固,形成图式。整理的过程包括画脑图、检测、反馈,检测之后也可以再展评。补缺主要是学生就不懂的问题主动请教周围同学或老师,使学习得以完善。

整理巩固阶段要注意以下三点:

(1)整理知识是学生的事,教师在这一环节千万不能包办代替。

(2)整理也是学习的一个过程,成果同样应该在全班展评。

(3)补缺一定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自由轻松地寻找信得过的人帮助自己。

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是,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深度等实际情况,前端学习、展示评价、整理巩固这三个程序在同一堂课中也可以多次使用、反复进行。

三、展评学习法的特点与优势

上一篇: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小学低段课堂组织教学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