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

时间:2022-09-23 07:07:10

浅议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

摘要:本文首先主要针对目前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探讨了一些实际应用问题,然后又结合一些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在建筑施工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项关键材料就是混凝土了,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是极其强大的,因此,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及其需要我们注意,所以今年来针对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经验探讨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一些相关内容。

1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

建筑施工浇灌混凝土的程序当中,所用布料不能集聚混凝土过多,以免引起混凝土稠密不均出现积块等现象。应按步骤进行先远后近,先纵向后横向的结构分层持续浇灌,保证混凝土在施工建筑浇灌过程中稠密程度,在搅拌均匀后应尽快进行框架模具的等浇灌,以免耽搁时间过长所导致结块稠密不均等现象的发生。

对建筑撑柱以及剪力墙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的自由下落施工中要注意装载混凝土的料斗与地面的距离不能超过两米,而对混凝土竖向结构施工可以适当放宽高度,但最多也不能超过三米。如果施工时高度不容易达标,施工时就要采取串筒、斜槽、溜管能浇筑小措施辅助施工。

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时时检测建筑结构的支架、模版等构件质量情况,防止施工意外造成的模版变形和支架松动。如遇意外发生应立即停止施工,针对突况做好修复。

在进行施工建筑浇灌混凝土的时候,应经常性的观察浇筑混凝土所用的那些钢筋座垫是否有挪动,以免出现受力不均所导致的保护层效用过低的现象发生。

此次混凝土为一次性浇筑,应在柱、墙浇筑完毕后尽量马上连续浇梁板混凝土。

施工建设中浇灌混凝土时,如果出现堵泵现象,就需要对其进行卸管处理,首先应该把泵头处设用麻袋,然后把管内剩余的混凝土倒在麻袋上,然后把接出的混凝土放到浇灌的地方。在期间如果出现滴在了楼板上,那么就应该立刻处理干净。同时在浇灌前要先把是一米层高的剩余扣件方子处理干净,防止其混凝土把所需用料盖在下面。

2混凝土浇筑技术中的养护

在浇筑 12h 后,由专人浇水养护,每天浇水次数应保证砼构件表面保持湿润,时间不少于7 天。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 1.2N/mm2以后,始准在其上来往行人和安装模板及支架。已入模振捣成形的砼要及时覆盖,防止突然遇雨,受雨水冲淋。

3混凝土浇筑技术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3.1孔洞问题

混凝土结构内部具有尺寸较大的空隙,使得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且有钢筋的现象,称为孔洞问题。

产生的原因:1)由于混凝土离析,导致石子成堆、砂浆分离、跑浆严重,又没进行振捣;2)由于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或下料过高,致使振捣器振捣不到位,因而形成松散孔洞;3)混凝土在钢筋较密处、预留孔洞处、预埋件等处,下料被搁住,而未经振捣便接着浇筑上层混凝土;4)因混凝土内掉入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预防措施:混凝土在模板内各部分填满充实,认真分层振捣密实;当浇筑高度大于2m时,要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的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对预留孔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且侧面开设浇筑门,避免漏振;如有粘土块混入砂石中或杂物掉入混疑土内时,必须及时清理干净。

处理措施:先凿除孔洞四周松散的混凝土及软弱浆膜,再用压力水冲洗润湿,最后用高强度细石混凝土认真浇筑并捣实。

3.2露筋问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在结构构件外表面的现象,称为露筋问题。

产生的原因:1)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2)由于结构构件截面较小,而钢筋较密,致使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砂浆不能充分包裹在钢筋周围,导致露筋;3)由于钢筋保护层垫块产生移位或垫块放的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拆模后外露;4)钢筋因振捣棒的撞击或被踩踏而位移,导致露筋;5)混凝土保护层过薄、保护层部位振捣不实或漏振,导致露筋;6)由于木模板没有浇水润湿使得其对混凝土吸水粘结,或过早拆模。

预防措施:确保混凝土配合比准确,且要有良好的和易性;浇筑高度如大于2m时,为防止离析,下料时应采用串筒或溜槽;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振捣混凝土操作时,一定避免撞击钢筋和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调正;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保证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密实;掌握拆模的合理时间,避免过早拆模及碰坏棱角。

处理措施:对表面露筋处,先刷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对较深的露筋,应先将突出的颗粒和薄弱的混凝土凿掉、去除,并刷洗干净,然后用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认真压实和养护。

3.3缺棱掉角问题

因结构或构件的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而造成的不规则、棱角有缺陷的现象,称为缺棱掉角问题。

产生的原因:1)由于木模板没有浇水润湿或润湿不充分,或混凝土浇筑后没有很好养护,导致脱水、强度降低或因模板吸水膨胀使边角被拉裂,从而造成拆模时将棱角粘掉。2)由于模板没有刷涂隔离剂,或者刷涂不均匀,从而使模板与混凝土粘连,导致拆模时粘掉棱角。3)由于低温施工时侧面非承重模板拆除过早,致使混凝土强度较低而使棱角被碰坏。4)在拆模时,由于边角受重物撞击,或没保护好,致使棱角被碰掉。

预防措施: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木模板润湿充分,应对浇筑后的混凝土浇水认真进行养护;浇筑前模板要刷涂隔离剂,且一定要刷涂均匀;侧面非承重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2N/mm2以上;注意拆模时要保护好棱角,用力千万不能过急或过猛;模板吊运时,一定避免撞击棱角,并且在运输时,要用草袋等将成品阳角保护好。

处理措施:对于缺棱掉角,先凿除该部位的松散颗粒,经过冲洗润湿充分后,视破损情况可采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也可支模板用比原来高一标号的混凝土浇筑捣实补好,最后认真养护。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蜂窝问题我们也应该予以重视.对于小蜂窝,可以在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并压实;对于大蜂窝,应凿去蜂窝位置松散颗粒,待洗刷干净后,用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认真填塞捣实,最后加强养护;对于深蜂窝,清除有些难度,可以先埋设压浆管、排气管,待表面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并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结语

通过对现浇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改进施工方法。对现浇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施工前的计量标定施工前要对混凝土的各配料进行质量检验,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例,对混凝土浇筑模版进行表面清理和质量检测,防止施工过程中模板的突发变成等质量问题的发生。对混凝土施工中的振捣环节进行限时,既不能操作时间过短,让混凝土成分分布不均,也不能振捣时间过于太长是混凝土发生析层现象。而且施工中要十分注意钢筋位置,使振捣远离钢筋构件,避免外力作用使钢筋结构错位。

参考文献:

[1]张敬慧.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体会[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3):132-133.

[2]许开会,舒磊.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成因及控制[J].四川建筑,2004(5):120-121.

[3]葛世严.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及措施[J].安徽建筑,2001(6):25-26.

[4]雷震雯.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国房地产业,2011(3):134

上一篇:500kV同塔四回线路档中线间距研究 下一篇:浅析电力工程中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