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正常高值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09-23 06:21:14

血压正常高值的研究进展

摘要:血压正常高值者较理想血压者有更多的危险因素与靶器官损害,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血压正常高值的流行病学、危险性、危险因素及综合防治措施相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为此群体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血压正常高值;流行病学;危险性;危险因素;综合防治

现今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大约有3.3亿,并且患患者数仍然呈快速增长趋势。高血压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疾病之一。随着对高血压危害认识的进一步深入,高血压的防治战略也逐渐前移。2003年美国 (JNC-7)首次提出高血压前期[1]概念,我国2010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的血压正常高值[2]与之含义相同。我国血压正常高值者大约是高血压患者的1.2 倍。血压正常高值者较理想血压者转变为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升高,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及新发心脑血管病事件更多,因此血压正常高值逐渐成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血压正常高值的流行病学、危险性、危险因素及综合防治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血压正常高值相关知识有更完整的认识。

1 血压正常高值的流行病学

近年来随着对血压正常高值的关注增加,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和趋势研究。首先,国内外的学者就其整体的患病率、不同性别患病比例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北京阜外、安贞等医院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为38.9%~41.3%[3];我国的其他相关研究[4-9]显示,目前血压正常高值者的患病率在8.52%~43.9%,男性(13.19%~41.16%)高于女性(2.19%~41.6%)。其次,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研究其患病率:郭素坤[10]等的一项研究女性更年期人群高血压前期的检出情况显示,目前女性更年期人群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42.5%;孙瑞霞等[5]的关于山东沿海地区中青年高血压前期流行特点显示,高血压前期发生率为43.9%,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47.9%比41.6%, P

2 血压正常高值的危险性

血压正常高值者的血压值虽然仍在正常范围内,但是此群体相对于理想血压的群体仍存在更大的危险。《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指出血压正常高值人群10年后心血管风险比血压水平110/75mmHg的人群增加1倍以上,血压120~129/80~84mmHg和130~139/85~89mmHg的中年人群,10年后分别有45%和64%成为高血压患者[11]。Strong Heart研究显示,高血压前期与理想血压人群相比,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1.8倍[12]。北京阜外、安贞等医院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0年前理想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亚组人群10 年后发生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22.2%和52.6%,后者是前者的2倍多[3]。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与血压正常组相比,血压在121~129/80~84mmHg组和130~139/85~89mmHg组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分别为1.3~1.5、1.6~2.5,即随着高血压前期受试者血压水平的升高,心脑血管病危险性逐渐增加[13]。

Liszka 等[14]对8986例研究对象追踪随访18年,结果显示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率分别是0.05%、2.37%、0.34%,指出人群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成连续性正相关,特别是血压在130~139/85~89mmHg的人群相关性更强。

3 血压正常高值的危险因素

随着对血压正常高值的深入研究,发现血压正常高值者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较理想血压者有明显增加。

陈新云等[7]关于成都市居民高血压前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多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前期者的吸烟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血脂异常、体质指数、血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明显多于血压正常者(P

体重指数(BMI)是反映肥胖与否指标,相关研究[15、16]显示高血压前期血压与BMI呈正相关,体重超标与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独立相关。高血压前期人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随BMI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男性,与BMI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产生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合成。目前认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用于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何广彦[17]的一项对于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前期的关系研究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高血压前期相关,随着血浆Hcy水平的升高,血压亦升高。

4 靶器官损害

血压正常高值者伴有或不伴有明显不适临床症状,但有大量的相关研究证实在高血压前期已出现靶器官损伤。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人群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呈连续性正相关。正常血压高值者也出现了相应的心脑结构的变化。血压的形成与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脏排量相关,血压正常者的血管弹性良好,通过血压调系控统调节血压在正常范围波动。而在血压正常高值者发现血管弹性顺应性降低,这与其血压较血压正常者偏高相关。微量白蛋白尿最初是作为慢性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高血压通过对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导致肾脏微血管的结构发生改变, 促进白蛋白穿过肾小球基底膜, 加速肾脏损害的发生与发展。

5 血压正常高值的综合防治

目前血压正常高值者的患病率很高,他们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后备军,如果不提前防治将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医疗、社会等问题,所以提前从不同角度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其中包括非药物治疗与药物干预两种方式。

近年来由中国高血压联盟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牵头开展的国家十一五攻关研究项目,原发性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CHIEF研究)的副课题,即中国血压正常高值研究(CHIN0M研究)预试验,目前在全国有128个中心计划收集病例10000例。主要研究目的在于评估小剂量降压药物治疗对伴危险因素的血压正常高值者对新发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的影响,另外也评估不同的治疗策略对血压正常高值者发生心血管联合事件的影响。相信该研究结果的公布会对中国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和策略的制定具有重大影响。

6 总结

近年来,随着对高血压认识的逐渐深入,将高血压预防战略前移到血压正常高值群体的观点已经逐步达成共识。国内外的医务工作者也对该群体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了解认识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的血压正常高值的患病率,并通过对比了解此群体的患病率范围;认识到该群体潜在的危险性、危险因素以及已经出现的相应靶器官损,为认识该群体目前整体状况并根据不同个体采取现代医学及传统医学个性化的综合干预方案提供了有力证据。目前对于此群体非药物干预治疗已经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实行及坚持起来有的一定的困难,而药物干预缺乏临床试验支持。国内外的医务工作者正在共同努力研究这个课题。我们有理由相信, 随着对血压正常高值和高血压更为深人的研究, 随着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有效而易于操作的防治措施的普及, 高血压病带给人类的风险和危害必将日渐减少。

参考文献:

[1]Chobanian AV, Bakris GL, Black HR, et al.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JAMA,2003,289:2560-2572.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1,39(7):579-616.

[3]杨林,程蕊. 高血压前期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1:103-104.

[4]Yu D, Huang J, Hu D,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rehypertension among Chinese adults[J].J Cardiovasc Pharmacol,2008,52:363-368.

[5]孙瑞霞, 高燕燕, 咸玉欣,等.山东沿海地区中青年高血压前期流行特点[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5):486-490.

[6]胡泊,李卫,刘冰,等.北京市城乡高血压前期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24:4528-4532.

[7]陈新云,余波,刘敏,等.成都市社区高血压前期流行病学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575-1577+1581.

[8]许小洋,凌丹,王淑珍,等. 大学生高血压前期的检出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0,18:3401-3404+3409.

[9]刘冰,李卫,胡泊,等. 中国35~45岁人群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02:187-192.

[10]郭素坤,黎丽,田新良,等. 保定市更年期女性人群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J]. 职业与健康,2012,03:328-329.

[1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l9(8):701-743.

[12]Zhang Y, Lee ET, D evereux RB, et al. Pre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a population-based sample the Strong Heart Study[J].Hypertension, 2006, 47: 410-414.

[13]Qureshi AI, Suri MF, Kirmani JF, et al. Is prehypertension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J].Stroke,2005,36(9):1859-1863.

[14]Liszka HA, Mainous AG 3rd, King DE, et al. Prehypertension and cardiovascular morbididty[J].Ann Far Med ,2005,3:294-299.

[15]董吁钢,陈广琴. 不应忽视高血压前期的防治[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8,02:77-79.

[16]Kawamoto R, Kohara K, Tabara Y, 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prehypertens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d body mass index in community-dwelling Japanes[J]. The Tohoku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2008,216:353-361.

[17]何广彦. 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前期的关系[J]. 温州医学院学报,2011,06:567-568.

上一篇:全陶瓷界面髋关节假体的应用现状 下一篇:基于物联网的口腔远程医疗与健康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