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强市战略

时间:2022-09-23 04:22:15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强市战略

摘 要: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衡水市文化产业,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整合文化产业资源,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可极大地促进衡水市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此,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大力推进文化发展,推进文化强市。

关键词: 衡水市 文化产业发展 现状 存在问题 文化强市战略

1.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市有文化经营单位近2000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全市内画、年画、剪纸等行业协会有10多个。我市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领域,特别是内画、年画、乐器、毛笔、剪纸、雕刻、黑陶、金鱼、古玩九大特色文化产业,这些产业带动了近68000人就业,年实现总产值超20亿元。

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崭露头角。我市的乐器制造业和零配件生产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集研发、生产、配件加工、展示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改变了过去的分散生产经营方式。武强县的西洋乐器产业发展已成规模,全县乐器生产企业已经有18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行业年产值达到4亿元,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以民族乐器制造为优势产业的饶阳县,已建成的占地约150亩的饶阳民族乐器园区一期工程,已经吸引了6家规模企业入驻。全市有近5万人从事内画艺术,全国95%的内画艺术品产自衡水,每年内画艺术的产值达10亿元,是全市的第一大文化产业。我市还涌现出了金音乐器集团、习三内画有限公司、青竹美术颜料公司、华建板业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这些企业,技术水平领先、市场占有率高、品牌优势明显,成为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和中坚力量。金音集团是全国最大、世界第四的西管乐器生产厂家,是中国乐器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011年实现产值3.3亿元,利税1130万元。

衡水习三内画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河北省十强文化企业”;河北金音乐器制造有限公司被命名为“河北省第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武强年画、河北金音乐器制造有限公司"JY"(金音)牌乐器、衡水一壶斋工艺品有限公司“一壶斋”牌内画鼻烟壶被评为“河北省文化产业产品十佳品牌”;内画“习三”商标和“JY”(金音)商标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

2.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远未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条,存在“小、散、低、弱”现象。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产品档次低、生产经营能力弱,缺乏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一些生产经营者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看不透,更多地把目光着眼于眼前利益,不敢投资上大项目,没有大气魄、大动作,且缺乏现代企业管理观念,一直延续着家庭作坊和家族式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认识不到位,抓文化产业的观念滞后。个别部门和县市没有真正认识到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商机,更没有认识到抓文化产业就像抓经济工作一样,能够带来经济效益。

2.2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之间的区分不十分明确,不利于文化产业发展。对文化产业存在片面性理解,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只是文化部门的事情,等等。

2.3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缺乏协调机制,文化资源整合能力差,需要解决好政府越位、缺位、不到位的问题。科学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不能把文化产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和投资主体运作。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吸纳资金乏力;企业管理和市场价格调控能力的不足,使同行业之间“挖人才”和恶性竞争现象较普遍;受条块、部门、行业、区域分割的制约,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不够,难以形成合力,从而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

3.实施文化产业振兴,推进强市发展的具体举措

把文化产业作为衡水经济的支柱产业打造。“十二五”期间,力争使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衡水发展的支柱产业。

3.1加强基础产业的发展,振兴基础产业,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支柱产业。

重点发展基础行业,打造企业集团,主要围绕衡水内画、饶阳乐器、武强年画、侯店毛笔、阜城剪纸、深州黑陶、宫廷金鱼、武邑雕刻文化产业。这一点上,王习三老先生的“中国内画之乡博物馆”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如今已由文化底蕴转化为产业优势,王习三先生创建的冀派内画,经过40年多的发展,从业人员近4万人,年产值约10亿元的龙型文化产业。将冀派内画由单纯的文化艺术向文化产业方向转变,一举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入选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2抓业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打造衡水市文化产业新名片。

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群,把特色文化产业的优势发挥出来,推动特色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开拓特色文化产业市场,打造特色产业新的增长点。奥运期间,武强年画成功走进奥林匹克公园和奥运村,并入选“人文奥运”邮票;2009年被评为河北省“十大文化形象名片”,荣获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金奖,还受邀将到上海世博会上进行展演。武强年画龙卡联名卡已正式发售,成为推介武强的一张靓丽名片。

名片之一:把衡水湖湿地文化旅游项目做大做强,带动旅游业发展。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森林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其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以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I、II级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区内有植物370种,昆虫194种,鱼类26种,两栖爬行类17种,鸟类296种,兽类17种,浮游植物201种,浮游动物174种,底栖动物23种。

名片之二:衡水中学的名校效应带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

衡水中学创造了一个“教育的神话”,是“全国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衡水中学努力把世界优秀文化植入校园,积极与国际教育接轨,拓宽了师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了师生的国际意识,为创建人文化、品牌化、国际化特色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名片之三: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的举办,让世界了解衡水,让衡水走向世界,成为衡水发展的靓丽名片。

名片之四:衡水老白干酒,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深度挖掘衡水老白干酒文化,丰富衡水老白干的历史内涵,精心打造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强化品牌运作,以衡水老白干酒业为龙头,做大、做名、做强酿酒产业,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开拓市场,使公司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3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文化人才队伍。

高度重视高端文化人才培养,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在文化人才的培养上,要结合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培养,不断壮大规模、优化结构,使我市的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利用习三内画艺术学校、璐德国际艺术学校等专业文化人才培养阵地,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文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冀派内画传承人王自勇.关于加快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提案.

[2]扬州论坛,2011-11-27.

[3]衡水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衡水日报,2012-05-29.

基金项目:2013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3010A)

上一篇: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下一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