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推高了国际油价

时间:2022-09-23 03:48:11

是谁推高了国际油价

2005年3月,高盛预言原油价格将达到每桶105美元,没有人相信这一“豪言壮语”;2008年2月,纽约原油期货收盘价首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关口,还有很多机构认为这是原油“见顶回落”的开始;然而,当2008年5月22日,国际原油价格突破每桶135美元,市场居然一边倒地悲叹:“油价上200美元只是时间问题。”

从2002年至今,国际石油价格已经飙升了近400%。问题是,究竟是谁导演了这一切?

美元贬值推动油价

嫌疑最大的当然是国际原油的最主要供应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然而,OPEC却不愿意“背这个黑锅”。2008年6月1日,OPEC轮值主席、阿尔及利亚能源和矿业部长沙基卜・哈利勒表示,美元贬值、市场投机和次贷危机是导致油价暴涨的主要原因。他再次强调,OPEC不会在9月的部长级会议之前考虑增产,因为,OPEC的产量只占全球总产量的四成,而且目前的油价不是供需基本面决定的,不能将高油价归咎于OPEC。

OPEC的这一辩解并非没有道理。众所周知,OPEC卖出的原油以美元计价,但从2002年以来,美元对欧元贬值了35%。关键问题在于,假如OPEC成员国把石油换成美元再从美国采购进口货回家,则损失还不算大,偏偏那些海湾富豪从欧洲进口的物资远比美国多。在2006财年,OPEC国家从美国进口400亿美元,同期,从欧盟进口960亿欧元,比照当时汇率,相当于1250亿美元。以购买力计算,如今的每桶135美元的石油其实不到2002年的90美元。

此外,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在次贷危机影响下,美联储不断下调利率,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导致美元进一步走低。而OPEC甚至进一步收缩产量以维持高油价,最终大大推升了原油价格。在2007年12月、今年2月和3月的成员国会议上,OPEC各国都拒绝了来自美国的增产请求,决定维持产能不变。其中,阿尔及利亚、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国甚至表示要削减供应。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美国依然采取美元贬值战略,将威胁其“石油美元”地位。事实上,OPEC国家和俄罗斯在考虑分别使用欧元和卢布作为石油交易的结算货币,以终结“石油美元”的地位。

需求增长也是推动因素

除了供应面的吃紧,近几年来的石油需求大增显然也是导致油价飞升的主要动力。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新兴国家2008年的GDP增长率,虽然不会超过2007年的7.9%,但仍然会保持在6.7%以上。尤其是中国,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9.3%和9.5%。石油需求的增长随之而来。

国际能源署(IEA)4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和中东的石油消费量,已经达到每日2067万桶,超过了美国的2038万桶。美国在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从7年前的26%下降到24%。

令很多预测人士此前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石油需求固然庞大,但最近几年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居然是那些原油产地,如中东地区等。高油价带来的高利润在沙特阿拉伯及整个中东地区引发石油消耗热潮,导致可用于出口的石油减少。中东地区六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联酋、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卡塔尔)的日产量减少了544000桶,但它们的日需求量却增加了318000桶。两者相加,导致日出口量净减少862000桶。其中,沙特的能源需求尤为突出,它正试图成为全球石化、制铝和农药生产大国而大举投入,这几个产业均需要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

与此同时,油田的老化及投资不足导致墨西哥、挪威乃至最近的俄罗斯石油出口大幅下降。据IEA的数字,全球最大的15个石油出口国去年的日净出口量为3870万桶,减少近100万桶。这15国的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5%。

投机资金难逃干系

也有人将怀疑的目光盯向华尔街上的对冲基金们。

前不久,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宣布,将着手调查美国原油期货市场,以查清是否存在价格操控行为,并将推进该市场的交易透明度。

美国马斯特斯基金公司经理迈克尔・马斯特斯日前在美国国会作证时称,过去5年问,投资商品期货市场的指数基金规模从130亿美元激增至2600亿美元;仅今年前52个交易日,新流入商品市场的投机资金就高达550亿美元。这个数字令人联想到,在油市基本面并未发生突发性事件、反倒是次贷危机的爆发甚至可能导致全球原油需求下降的背景下,油价在这么短时期内如此快速的拉升,怎会没有市场炒作的嫌疑?美国国会议员们一直在向监管部门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打击市场操纵行为。因为今年秋天面临改选压力,历史上最亲能源巨头的总统小布什即将下台,议员们希望向民众展示他们积极应对汽油价格飙升的形象。

事情的真相究竟为何,也许只有等油价真的见顶回落以后才会水落石出。

上一篇:回购能带动B股吗 下一篇:被扭曲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