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进城务工人员生存现状与需求研究

时间:2022-09-23 03:01:50

年轻进城务工人员生存现状与需求研究

[摘要]随着进城务工群体中年轻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多,关于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兴起。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后勤集团年轻外来务工人员为调查研究对象,认识和理解他们的生存现状与需求,揭示他们的发展需要与现实条件的差距,并说明他们在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年轻进城务工人员;生存现状与需求;高校后勤

一、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中“进城务工人员”即为通常所表达的“农民工”,据统计,这一群体中1980后出生的人,已达到60%,占我国工人总数的2/3以上,成为支持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进城务工人员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大规模转移,也是我国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位于城市的边缘层,难以融入城市社会。这就给社会造成了不安定因素,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因此,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而高校后勤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年轻进城务工人员,但是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并未尝试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更未把他们的人力资本看作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只是将其作为完成工作的工具。员工出劳力,企业发工资的劳资关系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凝聚力,大量的年轻进城务工人员利用假期离开企业,另觅高就。因此,高校后勤企业的流失率居高不下,难以稳定发展。由此看来,基于高校后勤集团改进对年轻进城务工人员管理的需要、以及年轻员工的发展需要,探究年轻进城务工人员生存状况与发展需求的差距就具有了重大的意义。

二、生存现状与需求分析

基于2011年10月至12月我调研小组在南京农业大学后勤集团多个工作场所观察及访谈发现,目前年轻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现状,主要可以做如下表述:(1)生活状况方面主要包括衣、食、住以及娱乐、消费方式。我校后勤集团的职工们基本上食住在学校;衣着打扮上,年轻职工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都很强,基本上在进城务工后半年内就会发生深刻的变化,逐渐向城市靠拢;娱乐方式上,由于工作时间过长,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但是据我们的观察发现,有些年轻职工喜欢在边工作边听各种流行歌曲,有的还喜欢用手机上上网,聊聊天,这与在校大学生十分雷同;消费方式上,年轻的进城务工职工虽然具有较高的品牌意识,但是较低的工资收入决定了他们较低的消费水平,并且他们的消费品主要以廉价的衣服,生活用品等物质消费品为主,几乎没有精神消费品。19岁的小林来自山东济南,到南京打工刚半年,对一切都充满了希望,打扮入时的她一点都不像是刚从农村走出来的姑娘。访谈中她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聊学校附近哪家店的衣服好看又便宜。她告诉我们,她平时除了逛街,最爱用手机上网聊天了,手机是她24小时不能离手的唯一爱好。(2)工作状况上,从年轻的外来务工人员本身来说,他们虽然具有较高的职业期望和薪水预期,但是,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这部分占总需求的56.6%,而进城务工人员大多并未接受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因此,在目前的就业需求下,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更难获得长期稳定的工作。目前,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单位变换频繁,学习培训的专业技能缺少可持续性或者不适应市场需求。这既浪费了他们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又不利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企业用工的稳定。从企业用人方面来说,企业在进城务工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第一,很多企业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管理时,未把他们视为企业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和方式落后,忽略了农民工身上蕴含的巨大潜力,不重视他们的需要,将农民工视为机器的附属物。第二,对于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而言,我国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相应合理的薪酬制度,员工薪酬较低。第三,许多企业对于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激励不足,此外,企业的激励措施无法真正满足其发展需要,只注重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的作用。第四,现在大多数企业只注重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使用,而忽视对其的开发,如岗前培训、技能培训、职业培训等。25岁的小李来自江西泸州,在打印室工作已经快三年了,他告诉我们当初跟着高中同学出来打工是想挣大钱来着,可是现在经常都入不敷出了,这个月就刚借了朋友一千多块。我们问他:“那怎么不去学门技术,去找份安稳的工作?”他立刻说道:“你们以为我不想,挺矛盾的,我也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但好多培训班都是骗人的,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说实话,还挺羡慕你们的,多好的机会,好好学,真好,真好。”(3)社会交往上,进城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交往意愿强烈,但实际交往缺乏。虽然这些年轻的职工们正处在交友、恋爱、结婚的黄金期,对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较强,但是由于上班时间长、接触面较窄、工资收入低、就业行业男女比例失调(如:后勤服务女性偏多),这就使他们普遍面临想交友没时间、想恋爱没人选、想倾诉没对象的困境,再加上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不足,以及社会人文关怀的欠缺,婚恋和精神情感成为困扰他们的首要问题。35岁的张师傅已经在图书馆做门卫12年了,12年坚守一个岗位的定力着实让我们佩服,然而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张师傅却至今未婚。我们好奇而又小心地问他原因,他无奈地说道:“我这工资够我一人过就不错了,那里还养得起一家子呀!与其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不如自己一个人反而逍遥自在。”(4)发展需求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职业规划的需要和继续教育的需要。职业规划上,进城务工人员中的年轻一代大多刚迈出中学校门,他们带着对传媒中、社会上成功人士的羡慕和崇拜,期盼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美好的梦想。但是,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稳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面对铺天盖地、瞬息万变的信息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确定具体职业发展目标的能力仍旧不足;且制定及实施职业规划的能力更低。17岁的小刘半年前初中毕业才跟山东菏泽的老乡来到了她眼中的大城市“南京”,刚刚开始的打工生活让她十分欢喜,可是当我们问到未来时,她一下子沉默了。“你想学一门技术吗?”“当然想了。”“那你想学什么技术呢?”她茫然而又羞涩地问我“你说学什么好呀?”“那要看你喜欢干什么了。学了技术才能工作的久嘛,你干这个年龄大了人家就不要你了。”她惊讶地看着我,“为什么年龄大了就不要我了?”“服务业呀,当然只要年轻漂亮的小姑娘了。”她的眼神突然黯淡了,陷入了沉思之中。我想,小刘的迷茫也是很多年轻进城务工人员职业规划不清问题的代表。继续教育上,这些年轻进城务工人员的学历普遍不高,因此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但是,由于闲暇时间较少、下班时间较晚、学习培训机构距离较远加之企业不支持对其的开发培训等因素,导致他们能够便捷、安全、有效接受专业学习培训的渠道严重匮乏。

三、结语

高校后勤企业是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保障;而年轻进城务工人员又是后勤企业中的重要主体,因此关注他们的需求,改善他们的现状,建立起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后勤企业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以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为基础,以员工招聘录入为起点,合理配置人员;以培训为手段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强化绩效管理,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打造优秀的员工队伍,从而降低员工流失率,提高员工满意度,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高校教学科研最坚实的后方保障。

参考文献

[1]蒋国虹,唐敏.从企业人力资源角度看新生代农民工管理[J].中国经贸导刊.2010(19)

[2]吴建华,宋晓荣.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困惑及对策探析[J].农业考古.2010(6)

[3]张涌洪.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0(11)

[4]姜文彪.高校后勤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探索[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10)

[5]齐微微.农民工流动的需求分析[J].企业导报.2009(3):155

上一篇: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探微 下一篇:浅谈养老保险基金替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