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颂油锅的鱼

时间:2022-09-23 02:42:07

虽然有很长时间不看电视了,但这东西放在家里,总免不了有时候看见一眼的。某日,因为电视上出

现了一张熟悉的脸――古清生先生――而看了一会儿某烹饪比赛,结果让我恶心不已。

恶心的原因与古清生老兄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甚至与那些面目呆滞的厨师也没有关系,让我恶心的是节目中间插播的―条广告。该广告的主角是一条放在油锅里的鱼。这条鱼在锅里对烹饪的方式表示惊讶,认为油放少了,然后做恍然大悟状猛夸奖锅子的优良品质。意思是说该锅是某新技术生产的不沾锅,其非凡的品质,就连在其中受死的鱼都赞叹不已。

广告没演那条鱼是否瞑目上桌。就本人的生物学知识而言,好像鱼没有眼皮,只要是上桌的整鱼就没有死而瞑目这回事。不过,根据这个广告逻辑,该鱼应该是满险微笑地被端上来,否则不能体现这锅的好处。

是不是有这么优秀的鱼我不知道,但确实有这么优秀的人。王晓波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故事:一个传教的人被一群野蛮人烤来吃,这位后来被封为圣徒的高人在被烤了一会儿以后,对野蛮人说:该烤那一面了。这故事是不是真的很难说,但我们这里同样的故事也从来不少见。比如同治皇上死而无后,为了正将来“大位”的归属,一位叫吴可读的小宫居然在写下遗书后自尽。

这在当年叫做“尸谏”,是任何做帝王的人都不敢忽视的。这次也不例外,当朝的“老佛爷”虽然不是很高兴,但还是下旨说明统绪的归属。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古人有现代国家的意识。在这个自杀的大臣看来,这个统绪问题就是国本的问题,是天大的事。在现在的人看来,当时谁当皇帝还不是一样?是不是能赶上一位“明君”,纯粹是靠运气的事。

历史就是这样,在旁观者看来荒谬的事情,在当时可能就是很值得尊敬的。比如这位吴可读先生被风光大葬,并且有人认为他会流芳千古。不过,看来这个心愿要落空了。要不是因为那个古怪的广告,我还真想不起这位忠臣。

这位忠臣确实比较像那条赞颂油锅的鱼,不关心自身的死亡而赞美置自己于死地的器皿,仿佛这样的死就有了价值。这种价值观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被诱导出来的观念,比如这位官员;一种是强加在某人身上,让他即使在送死的时候,还要高呼“吾皇圣明”。前一种虽然卑鄙,但毕竟是某些人自己不长脑子的结果,后一种实在就是裸的了。

不论这两情况用的是哪一种,都是有意识引导的结果,就是说,后面都有一个导演。站在后面的导演我是不太敢批评的,因为他既然今天让这条鱼在临死前赞美油锅,说不定明天也可能把我放在油锅里。所以。借用一休小和尚的话:到这里,就到这里吧。

上一篇:活人死不起 下一篇:对马加爵事件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