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尺度下的校园大门设计

时间:2022-09-23 12:54:00

浅析城市尺度下的校园大门设计

摘要:

经过近10年的建设与发展,大学城中各高校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周边配套区域发展层次参差不齐。本文以沈阳理工大学北大门为例,旨在城市尺度下探讨院校大门设计中涉及到空间的尺度层级,院校特色及历史文脉的连续,城市功能更新对校园大门功能发展的几个方面作为研究和设计重点。希望能够在新的时代下用建筑语言诠释院校大门这一特殊的建筑类型。

关键词:

校园大门 城市尺度 城市更新 院校特色 历史连续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 A

设计背景:

2000年前后,全国各地普遍开始了大学城的建设。经过近10年的建设与发展,大学城中各高校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周边配套区域发展层次参差不齐。本次设计校园内建设已经十分成熟,但校外城市化建设变化较大,校园原有的北大门的周边环境在近10年的发展中,由空旷的荒地发展成为高层居住楼盘。进出入校园的主要人流也从南门转向北门,现有北大门不管在周边环境中形象,实际使用当中的规模,都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设计理念:

沈阳理工大学是作为建国后“兵工七子”的重点院校,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沿革,北大门的周边环境日益繁华,交通出入日益频繁。如何在保证校门的通行、安全、标志性等基本要求下,从城市出发,从历史出发,延续城市尺度空间,保持历史文脉,整合周边环境,打造院校名片,突出办校学科特色,结合新时期功能要求,综合考虑后,把“校史馆”搬到室外来成为了我们的设计理念。

城市空间与校园大门的尺度层级:

正对校门外有近500米的中轴广场,加上校园内部,形成的中轴线可达到700米,仪式感、肃穆感十分强烈,但靠近校区的外广场两侧有高层楼盘存在,这样高密度城市空间对于校门尺度显得拥挤压抑,校园内大体量低密度的空间与城市现状有着明显的尺度层级。校门所处的位置正是空间尺度层级的转换的节点,既是空间的转换处,也是形象的展开面。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在尺度上与城市空间相呼应,又要在形象上突出校门的意象。对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后,我们对整个区域环境进行了视距及视野的研究,充分考虑前广场两侧高层楼盘的影响及校内建筑的背景作用,我们确定校门高度为10.1米。观察者在500米外也可明显的观察到校门形成的天际线。我们把外广场范围向校外延伸至30米,形成的18°视角虽然对大门的细部体现的不很清楚,但却能充分的感觉到以周围建筑为背景的十分清晰的主体对象。我们从外广场的铺装材料质地与尺度规格、环境的绿化、内广场的质地、座椅的尺度上做出细致的研究,从街区、街道到广场、校门的几个不同尺度对空间层级进行划分,高度上,10.1米的体量,既谦虚的展现了校门在中轴线的核心地位,又不对整个建筑环境产生大的变异显得十分突兀。这样的处理使城市空间与校园空间不管从尺度上也从空间的连续性上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院校特色与校园大门的历史连续:

沈阳理工大学作为有鲜明特色历史悠久的理工类组合性大学,作为对学校的第一印象的校门是大学的形象及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校园大门空间应具有历史的连续性,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两方面的认知:一方面,从心理上,院校校区经过整体迁移,环境上的迁移导致院校认同感的降低,人们对校园空间的认同是有基本的心理尺度要求的;另一方面,从文化的延续上,院校作为教育机构,不断会有新鲜血液加入,产生新的文化认同及历史的连续性更是相当必要的。校门于中轴线左右对称,用简约却刚劲有力的线条来表现理工类学科的理性逻辑。整个大门的建筑风格少有装饰,用极简单现代主义的语言勾勒出传统柱础的意向。我们从学校的历史中提取了若干重要节点:柱础向上延伸承载着象征学校历史的仿造沈阳理工大学老校区校门的门柱,在空间上使新老校区的校门形象达到有效的延续,在时间上使学校往日的辉煌和当下光明的未来达到统一。校史柱上分别悬挂“东北兵工专门学校”“沈阳工业学院”两个在沈阳理工大学在特定历史时期使用过的名字,以点带面的展现了学校悠久的“兵工”历史。校史柱下部地面上设置有校史简拔,默默地诉说。校史柱向上发展,分别向左右开拓,形成“”“”的符号,通过水平的大地相连,形成了“工”字的原型。作为一个从大地生长及逐渐枝繁叶茂的“兵工”院校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

城市更新与校园大门的功能发展:

校门建筑既是校内外连接的重要通道也是校园空间到城市空间的有序衔接节点,在经历了近10年的城市更新后,北大门周边区域环境逐步稳定,由原来的少有联系,发展到成为校园的主要出入口及重要的展示平台。校园北大门的设计也应该随着城市的更新进行积极的新陈代谢,并未学校的发展设计出空间存量。

城市更新的新态势:1、机动车存量的指数型增长,交管部门车管所统计,2011年,机动车注册数量为18万辆左右;2012年,机动车注册数量为19万辆左右;2013年,注册机动车的数量为20万辆左右。近三年新增机动车数量达57万辆。从几年前的机动车保有量80多万辆,到现在的140万辆,增幅超50%。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北大门在特定时间的交通压力是十分巨大的,原有的一个机动车出入口无法满足需要。2、“网购”的兴起,2013年,沈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86.1亿,是2010年的1.5倍;电子商务交易额1240亿元,同比增长24%。2014年,沈阳拥有电商卖家50多万户,第三方电商企业100多家,目前,沈阳已经成为东北城市网购群体最多、电子商务交易量最大的城市。大学生作为“网购”的重要人群,收发快递的需求对校园内安全的保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北大门的新陈代谢:为了应对新态势的需求,北大门在平面功能的做出了务实的布局,中轴对称的建筑平面实现了机动车与人行流线的分流,保证了人行通道的安全,一进一出,互不干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使用措施。临近入口的管理室具有180°的开敞视野,对安全保障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根据学校的现场地形,北大门主体向西延伸,一字排开,作为学校保安处的休息用房、办公室及专门用于收取快递而使用的库房。这样北大门不仅在形式上实现了对城市、历史的有效回应,在功能上也紧跟时代的发展,完成了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校园大门的细部:

建筑的品味在于细部,而细部的设计是从建筑本身到室内外环境系统控制的策略,换句话说建筑到室内外环境的语汇应该是协调一致的,而这种语汇可以转换成不同尺度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从城市尺度上,为了凸显北大门的形象地位,我们使大门的颜色与城市颜色的背景形成反差:大门周边的高层住宅呈深灰色、砖红色的暗色,我们在大门的主体颜色上选用了浅灰色的火烧花岗岩,而对于大门的附属用房我们希望与背景融合,因此选用蓝灰色的剖光大理石。主体与附属功能在材质的颜色及质地上产生反差,用于突出主体的立面形象。我们严格控制石材板材的大小,使石材分格缝形成十分规整的对接,在视觉上做到整齐划一。在入口的管理室的设计上,我们采用了150mm宽的横向金属百叶,为北大门高耸的形象上添加水平方向的趋势;在水平延伸的附属用房的玻璃幕墙上,我们选用同样尺度、材质的竖向金属百叶,对水平的趋势加以中和。二者在空间上相互协调,在材质上形成统一。

结语:

沈阳理工大学北大门的设计虽然规模较小,但是设计者试图在城市的尺度、历史文脉发展的广度下,对这所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院校做出建筑语汇的解释。对于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对历史,对发展的建筑学的描述中,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邓浩,城市肌理与可步行性――城市步行空间基本特征的形态学解读,建筑学报,2013.06

2、赵晓光,民用建筑场地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3、刘海搏,沈阳“网购”销售额25.4亿元,沈阳网,2014.11

4、杨硕,3年增加57万辆 沈阳的机动车已达到140万辆,沈阳网,2014.09

上一篇:浅谈做好建筑工程档案资料归档管理 下一篇:浅谈现浇连续梁支架施工标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