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数学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09-23 12:04:18

转变数学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536.8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3-0052-01

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数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体现数学科学和数学教育的现代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教师来说,现在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让学生自主的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内化、能力的提升。因此,注重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

一、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借助生活实例、多媒体等资料并运用游戏、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创造浓郁的学习情景,巧妙地把数学内容转变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产生“不协调”,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生活导入。如教《圆柱的侧面积》这课时,笔者特意戴了一顶圣诞帽进教室,这无疑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这样联系生活,既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动手导入。动手导入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并拼在一起,马上发现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平角,使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并且对这一结论印象深刻。

3、游戏导入。数学不像语文有优美的词句和生动的故事,但我们可以利用游戏、课堂表演等使其富有吸引力和互通性。如教《圆的认识》时,笔者先让学生站成一排玩套圈游戏,学生很快就发现他们离目标的距离并不相等,由此笔者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每个人离目标的距离相等呢?”这就激发了学生好奇,疑问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思考中。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的过程。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自觉思考,就必须让他们在课堂上把耳、眼、口都动起来,做到“四会”

1、会听。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如安排一些练习: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和补充等。这些练习既能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会看。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一味地“讲”取代学生地“看”,凡学生通过看和想能掌握的知识,教师要不讲或少讲。如教《长方体的认识》教师可以拿出教具让学生看、摆、数、想,最后归纳总结。还有如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才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3、会想。即使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也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什么地方不会,什么地方有疑问等。这样教师可及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重组教学,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4、会说。语言是思维的表达,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多说,如“说说解题思路,说说哪儿不懂、不理解等”。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自然就会认真听、仔细看,因此,抓住了“说”就能促进听、想、看能力的全面提升。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自始至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全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利用多媒体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技术,为数学教学编制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改变了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制成动态的树叶、衣服、蝴蝶、英语字母、双喜字等多媒体图形,让学生能直观的观察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这些图形都能沿一条直线对折使左右两边互相重合,这些图形左右两边是对称的……”。从而使学生自己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四、实施有效的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总结重点,理解难点等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进行课堂小结提高其有效性呢?

1、小结要及时。

学生在四十分钟内接受了大量的零碎信息,他们尚缺乏概括、归纳、总结能力,对所学知识如不及时加以总结,遗忘会更快,只有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重复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归纳梳理,使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才能使他们对学习内容有较好的记忆。因此,在每节课结束前,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是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必不可缺的环节。

2、小结要有针对性。

课堂小结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凡是学生难理解、难掌握和容易出错的概念、法则、公式等都应及时阐明。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小结除了对知识点小结外,还要对数学思想、方法小结。

3、小结要能联系前后知识。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往往前一个结论是后一个规律的基础。只有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相联系,学生才能学得活,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内容。因此,课堂小结时教师应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疑设悬,让学生课后自觉地去探索、探究,起到课断而思不断,言尽而意不尽,同时,也能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上精心组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途径,课堂上处理的得当与否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故笔者通过以上尝试,基本能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叶澜教授也曾说有效率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线教师,必须亲历,亲为,实践、反思、再实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我们协起手来为营造高效的课堂而努力吧!

上一篇:注重过程教学促进有效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