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方的乡音

时间:2022-09-23 11:34:12

北京现在已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北京一直被视为一个标准化的范本,尤其是语言。因此,北京更多了共性,个性却常常被淹没在共性之中。

在世界日趋变小的情况下,地域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小。如大中小各类城市的建筑、规划风格,甚至商店中的物品。北京是各色人等的汇集地,其共性更比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更突出。刻意包装的旅游文化并不能代表最初意义的个性。因此,在一个共性复制的世界中,在不断被国际化的大都市中,北京的"乡音"更加可贵。因为在例行公事般的、满足人们最基本生存需求的机器复制时代,这乡音,激发出内心的感动。

看马海方的画,我就想到马海方浓重的"乡音"。

由此我又想到:老舍的"北京","北京"的相声……

什么是老北京?可能一言难尽。但是,看看马海方的画,您可能会知道什么是老北京。

溜鸟的,唠嗑的,卖糖葫芦、卖杂货的……那种亲情,不是北京人,一样能够理解马海方的方言。国际友人受到感动,买回家慢慢欣赏,充分证明了真正无国界的是乡音引发的情思。中国人亦喜爱,餐厅酒楼,悬挂着模仿马海方风格的画,说明马海方的乡音被乡亲们充分认可,当作代表。在马海方的作品中,里里外外透着一股清新而又浓厚的劲儿,那清脆,那爷们劲,那乡里乡亲,纯正的乡音就像二锅头。

马海方的画京味儿就是这么纯粹,就是这么过瘾!

马海方对北京人文传统乃至发展的表达,倾注了浓重的情感,那份亲切,那份亲热,就像把观众拉到了热炕头上。这份真诚,真是艺术精神的正宗体现。

正宗的没骨画法,正宗的学院派,正宗的西式造型,就活脱脱铸就了地地道道的北京方言。马海方的聪明与真诚,刻苦与努力。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马海方的艺术是一种创新,一种探索。在民间与外来文化艺术因素的融合过程中,马海方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仅仅是乡音是不够的,马海方的乡音是艺术的乡音。而这个探索,肯定耗费了作者的大量心血。因此,马海方受到欢迎,不只是他表现了风土人情,而更多的是艺术创作中的魅力。马海方式艺术语言的锻造,是马海方成功重要因素。可见,马海方的乡音并不是真正的"土"。

大红大绿,对比色的大胆使用,均体现出作者吸收了民间艺术而带来的自信与胆量。

传移模写,如此那般的栩栩如生,体现出作者的天赋与才华。瞬间的捕捉,一刹那的顾盼,将顷刻铸成永恒,千百年后,那浓郁的民风,情感,会永远感动着我们的后人。

马海方,将与京城文化精神共存。是京城文化千百年历史在新时代的体现。

马海方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科技研修学院客座教授。

1990年《古都风情》获全国首届中国风俗画大奖赛一等奖。

1991年《旧京人物图卷》获第一届民族文化风情大展一等奖。

1992年《老天桥人物》获中国美术馆东方书画艺术大奖赛一等奖。

1993年在北京当代美术馆办个人展览。

1993年《休闲图》获国际中国书画艺术大奖赛金奖。

1994年《旧京风情图卷》获西苑杯大奖赛一等奖。

1994年《旧京风情》人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1995年《鸟人鸟事》获中国体育美术大展银奖。

1997年由香港心源出版社出版《北京风情画集》。

1998年获世界华人美术大展银奖。

1998年11月在瑞士举办个人画展。12月在台湾举办个人画展。12月获文化部群星美展银牌奖。

近几年由香港、福建美术出版社、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集多种。

上一篇:追忆大师谢稚柳 下一篇:“点”的美感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