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棉花火灾的调查与认定

时间:2022-09-23 11:26:05

一起棉花火灾的调查与认定

【摘 要】 通过对一起棉花火灾的调查,分析火灾现场的痕迹物证;通过调查取证,准确认定了火灾原因,并总结了火灾事故教训,对同类火灾事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火灾调查 棉花火灾 现场勘验

1 火灾基本情况及扑救情况

2012年10月15日18时40分,昌吉市世纪大道消防中队接到支队指挥中心调度称:位于昌吉市榆树沟牧业一队一辆拉棉花车着火,火灾烧损一个籽棉堆垛、一辆东风牌重型半挂牵引车以及车上棉花,一人轻伤,无人员亡,造成火灾直接财产损失281125元。

2012年10月15日18时30分左右,宋某为东风牌重型半挂牵引车驾驶员,棉花装卸工往车上装棉花,还没完全装卸完,宋某发动车时打火,火星引燃了地面的棉花,便立即去找水救火,火势越来越大无法控制便报了警,昌吉市世纪大道消防中队于18时40分接到报警后,中队出动3车15人于19时39分赶赴现场,到场后火势处于猛烈阶段,21时15分中队将火灾扑灭。

2 起火建筑基本情况

火灾现场位于昌吉市榆树沟镇牧业一队韩某承包的棉花地中的一片空地内,火灾烧毁一个籽棉堆垛(长15米,宽5米,高3.5米),一辆东风牌重型半挂牵引车(长23.86米,宽2.7米,高3.75米)以及车辆上装的棉花(长16.8米,宽2.7米,高3.75米)。距货车东侧7米处为一排坐西朝东、土木结构的民用住宅,民宅完好未过火。南侧为棉花地、北侧为空地,西北侧放置一个拖拉机,拖拉机完好未过火。距货车西侧5米处为籽棉堆垛。籽棉堆垛表面烧毁严重。火灾造成过火面积105平方米。(如图1)

3 火灾原因调查

昌吉市公安消防大队火灾调查人员通过调查询问和现场勘查,现已认定了起火时间、起火部位、起火点。

3.1 起火时间的认定

经现场勘验和调查询问,认定起火时间为2012年10月15日18时35分许。其主要依据如下:(1)火灾烧损棉花堆垛,堆垛内部完好,外部被烧毁。车辆已完全烧毁,在火灾现场发现几处因火势过大而炸飞的轮胎残骸。说明火势迅猛,受火时间短。(2)根据昌吉州消防支队消防指挥中心接入的第一个报警电话记录显示报警时间为2012年10月15日18时40分。通过调查询问情况,宋某将车辆发动后就发现起火,便立即组织扑救,由于火势过大无法扑救才报了警,据推断起火时间为2012年10月15日18时35分许。

3.2 起火部位的认定

经现场勘验和调查询问,认定起火部位位于东风牌重型半挂牵引车驾驶室后部。其主要依据如下:(1)籽棉堆垛烧毁程度东重西轻。堆垛表面整体呈黑色,堆垛内部棉花仍呈白色有少许烟熏黄色。货车整体烧毁程度上轻下重,北重南轻。货车轮胎已全部烧毁,烧毁程度北重南轻,西重东轻,轮毂已完露,货车平板架下方烧毁严重,铁架已呈铁锈红色,证明火势从货车向棉花堆垛蔓延。(如图2)(2)货车西侧中部四个轮胎已被抛出落在与堆垛中间的平地上。车辆平板上装的籽棉堆垛,籽棉堆垛东西两侧表面烧毁严重,上部及内部完好,仍可见白色棉花本体。货车上籽棉堆垛中部有一块长2米部分向西倾倒掉落在地面上。车头驾驶室已完全烧毁。车头与半挂板之间连接处金属变色严重,证明火势由驾驶室后部向四周蔓延。(3)通过调查询问,最初发现火灾的人宋某对发现起火部位的指认:火灾最初是在驾驶室下方,先引燃的棉花。

3.3 起火点认定

经现场勘查,认定起火点位于驾驶室后部电瓶处。主要依据如下:

(1)车辆与挂板中间连接处西侧为电瓶,电瓶烧毁严重,电瓶接点呈熔化痕迹。发动机烟熏痕迹严重,烧毁程度较重。车头下方地面处有大量黑色棉花烧毁炭化物。(2)询问宋某得知,车在发动打火时起火,前期电瓶一直有问题但未到修理厂维修。询问在场其他人员得知,火灾发生前宋某在修车,修理的过程中发生了火灾(如图3)。

3.4 火灾原因的认定

火灾原因系东风牌重型半挂牵引车驾驶室后部电瓶接触不良打火引燃周围可燃物所致。依据如下:(1)排除遗留火种使用可能性:当天气温0-16度,发生火灾时为下午18时35分许,即时温度较高,在起火现场未采用取暖工具。(2)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因素: 1)经现场勘验,车辆驾驶室后部连接处的电瓶烧毁严重,电瓶接点呈熔化痕迹。发动机烟熏痕迹严重,烧毁程度较重。车头下方地面处有大量黑色棉花烧毁炭化物。2)询问宋某承认发生火灾时在发动车,车辆电瓶发生火灾前一直有故障现象。询问在场其他人员得知,发生火灾时,宋某在修理车辆马达。(3)排除吸烟引发火灾因素:根据询问情况,当日收购棉花时没有人抽烟。现场勘验情况看,属于明火燃烧造成。(4)排除施工作业及飞火引发火灾因素:起火现场位于棉花地内,周围为棉花地,周围未见施工作业现象。因此,排除电焊等施工作业及飞火造成火灾的因素。(5)排除人为放火:经现场勘验和调查走访情况看,发生火灾时现场有多人在场,有目击者看到宋某在修车时发生火灾。

4 火灾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及应汲取的教训

(1)周围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明显不强,在车辆发动时装卸棉花。地面堆积了大量棉花等可燃物,增加了火灾荷载,且互相连接使得邻近棉花堆垛起火,留下了极大的火灾隐患。现场人员缺乏灭火、自救常识,火灾发生后未采取扑救措施,未及时报警,致使火势无法得到控制延误了最佳战机。

(2)消防部门对城乡结合部的居民的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力度不够。 通过调查发现,受文化素质、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城乡结合部居住的人群,接受集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较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针对上述问题,消防部门及群众今后应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1)应加强消防安全意识,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在棉花收购时应严格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管理规定》加强安全,避免堆放大量可燃物,棉花装卸现场不应有电源、火种,留足应有的防火间距。(2)消防部门应当加强对城乡居民的宣传教育,强化消防宣传工作。在做好火灾安全隐患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把握对重点人员的培训,尤其应该对小作坊、小企业、私人业主进行消防知识教育培训,通过提高和加强他们的责任主体意识和安全意识以及其他安全能力素质,影响和提升各级安全监督人员和员工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技能。

参考文献:

[1]宋宁.城乡结合部消防安全隐患治理方法[J].安全,2012,6:51-52.

上一篇:浅谈住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 下一篇:电力业扩报装速度影响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