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铁路运输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3 11:19:48

提升我国铁路运输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运输与航运的竞争力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铁老大”已不再稳居行业的首位。本文对铁路运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对策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铁路;运输;竞争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运输与航运的竞争力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铁老大”已不再稳居行业的首位。曾经,我国铁路在整个国家的综合运输体系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是随着近20年来其它运输方式迅猛发展,铁路在整个运输市场中的地位不断受到削弱。铁路运输企业发展到目前的状况,不仅是体制单方面的问题,铁路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二、我国铁路运输的现状

(1)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铁路反应迟缓,缺乏竞争活力,铁路所占的市场份额持续减少。当前,运输市场变化快,货流变化大,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及时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扩大运输市场占领份额,形成了与铁路竞争的局面。但是,铁路运输企业却不能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去调整,运行线的摆布、机车车辆的配置、列车的开行结构以及列车的编组等,仍然把完成“装卸排”的指标放在运输生产的第一位。

(2)粗放经营,低效运作。铁路运输企业长期粗放经营,低效运作。就拿铁路的车站来说。我国铁路站间距离很短,而且发货量小的车站占全部货运站的比例很大,每日发货量小于5车的占43.5%,小于8车的占50.8%。全路5155个客运站,日均上下车人数不足10人的1056个,10-20人的有510个,占了全路客运营业站的30%。小站再小,也要设立定员,办理业务,结果铁路员工队伍不断膨胀,经营效率与效益却非常低下。

(3)机构臃肿,劳动生产率低下。铁道部虽然自2005年3月18日开始撤消所有分局,铁路系统将实行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体制。实行铁道部、路局、站段三级管理,但还是层次过多、不论专业管理还是综合管理,都是挤在一个管理“平台”上,责权难分清,利益难平衡,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形式主义严重,影响了整个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转。路局名义上是企业法人,实际上没有自主经营权,不负亏损责任,缺乏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观念。

(4)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低。铁路职工缺乏服务意识,“铁老大”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票难买、车难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站车设施不能适应旅客的需要。许多客车电风扇不转、洗手间损坏、水龙头不出水、厕所门锁不能用,运行途中关闭厕所、乘务员离岗、卫生不达标、旅客卖座、餐车质次价高等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一些站车治安秩序不好,货物运到时限难以保证,列车晚点时有发生。加强宣传、便捷购票、乘车等方便货主、旅客的人性化服务不到位。

三、提高铁路运输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1、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政企分开。铁路行业要提升管理力必须要加快和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改革把政企分开,明确界定铁道部的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确立铁路运输企业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地位。铁路企业要按照精干高效原则,建立公司的决策、执行、监督机构,塑造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之权责明确,相互独立又互相制衡。

2、改革运价管理体制。要改革铁路现行运价管理体制,调整铁路运价政策,建立能够体现运输价值、反映供求关系的运价形成机制,适应市场需求的铁路运价管理体制。

(1)铁路运价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运价的依据应该是市场需求状况和顾客对价格的可接受程度,而不是按运输成本或企业的利润目标制定运价。可接受程度包括两方面,一是经济上的,即铁路运价不能超过顾客的支付能力;二是心理偏好,即如果铁路运价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运价相比没有优势,再加上其他方面不理想,即使顾客有支付能力,他也不愿意支付,而会作出别的选择。

(2)铁路运价应有利于自身参与市场竞争。未来的运输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企业的成败在于竞争力的强弱,而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竞争手段。铁路运输企业应根据竞争对手数量和实力,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以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3、拓宽铁路投资融资渠道。要加快铁路投资融资体制改革,构建多元投资主体,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形成多样融资体制。要逐步从中央政府投资为主,转变为中央与地方政府投资引导,各类投资机构、民间资本、境内外企业法人运作的多主体投资;在筹资渠道上,要逐步从中央财政性资金及国内贷款为主,拓宽到财政投入、企业投资、市场融资、利用外资等多渠道筹资;在融资方式上,要逐步从银行借贷为主,扩展到铁路股份制改造,上市发行股票筹资,贷款、债券融资与项目融资、股权融资等多方式融资。政府要放下身段,出台政策鼓励吸引民间资本进来,充分利用日益发达的资本市场,壮大国有铁路的实力,提高社会综合效益,实现铁路长期发展战略。

4、加强铁路运输业的品牌建设。当今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品牌的竞争,提升品牌力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当产品成熟,市场竞争达到一定阶段后,只有品质良好的品牌产品才能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甚至创立垄断优势。同时品牌厂商凭借强大的实力,为产品的品质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证,良好的品牌形象成为用户选择产品的主要依据。强势品牌往往左右着顾客的购买行为。

今后中国企业市场竞争的重点逐渐会转向无形资产的竞争,尤其是品牌更加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营销大师科特勒认为,“只有有远见的公司领导才愿意做出产品品牌建设的尝试,中国有远见的领导己经成功地营造了令人信任的公司形象,现在也必须由有远见的领导者来构建令人振奋的产品品牌,这是中国企业领导者在营销领域面临的下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完成之时,就是中国企业超越国外竞争者,获取属于自己的市场超额利润之日。”铁路是典型的服务行业,在运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和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实施品牌战略无疑是铁路正确的选择。铁路运输企业应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基础上,围绕“快捷、舒适、方便、经济”的运输宗旨,树立品牌服务意识,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开发、培育和提升列车服务示范品牌,在同类运输产品竞争中提供比竞争者更高质量的运输服务产品。

参考文献:

[1]高宏伟.铁路改革与激励约束机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2].企业核心能力与技术创新战略.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出版.

[3]严志伟.加入WTO后中国铁路的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上一篇:论南京市高层住宅自来水的二次改造 下一篇:基于交通效率的城市公交线网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