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物质的密度”

时间:2022-09-23 11:05:24

解读“物质的密度”

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很多应用都与物质的密度有关,比如选择制造飞机的材料、鉴别物质等,那么人们是如何根据密度知识来进行选择材料、鉴别物质的?又是如何应用密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密度的奇妙世界吧!

一、密度的概念

同种物质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它的大小(即密度的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是由物质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即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注意:①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表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一般不同,或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一般不同”;② “特性”和“属性”不能混为一谈.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表示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不随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的一种性质,它具有不变的唯一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指外部条件不变时所具有的一种性质,当外部条件变化时,密度这种特性也随之改变.

例1 (2007年山东济宁市中考题)图1所示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出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 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C. 若V甲=V乙,则m甲

D. 若m甲=m乙,则V甲>V乙

分析与解答: 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它的密度一定,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是一定的;而对于不同的物质,种类不同,密度不同,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就不同.从图中可以看出,若V甲=V乙,比如都取为20 cm3,甲、乙的质量分别为20 g和10 g,即m甲>m乙;若m甲=m乙,比如都取为20 g,甲、乙的体积分别为20 cm3和40 cm3,即V甲

答案:A

二、密度的计算

密度的公式是ρ= ,用密度的公式可计算出物质的密度,与密度表比较可鉴别物质;其变形公式是m=ρV和V= ,可用来分别测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注意:关于密度的计算公式ρ= 的理解,不要只从数学公式的形式上考虑,而要从物理量的概念出发,去认识它和理解它,显然不能说“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为密度是由物质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例2 (2007年江西中考题)黄金周期间,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2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 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 g.

(1) 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 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 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分析与解答: (1) 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则溢出水的体积与壶盖的体积相等,即V盖=V水= = =14.8 cm3,这种材料的密度 ρ泥= = =3.0 g/cm3.

(2)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V壶= = =53 cm3.

答案:(1) 3.0 g/cm3. (2) 53 cm3.

三、物质密度的测量

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是密度公式ρ= ,简单地说就是要分别测量物质的体积和质量.

(1) 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定液体体积的仪器.利用排液法也可以间接测定固体的体积,从量筒中读出水面指示的两次体积,两次体积之差就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也就是物体的体积.读数时要注意两点:① 将量筒(或量杯)置于水平桌面上;② 观察时视线应与筒内液体的凸面顶部(如水银等)或凹面底部(如水等)相平.

(2) 测固体的密度时,一定要先测质量后测体积,防止水沾在物体上导致测量质量出现较大误差.测量液体的密度时,不要把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而是倒入一部分.因为全部倒入,容器内总会有剩余液体,测量结果会不准确.而将容器内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使所求液体质量中排除了容器中剩余液体的质量,而所测液体体积中也排除了容器中剩余液体的体积,即所测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是对应的,测得的密度更接近真实值.

例3 (2007年广东中考题)实验: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

(1)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 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A.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1;

B. 将待测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C. 将烧杯中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食用油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3) 现已测出m1是110 g,根据图3中的示数,算出这种食用油的密度是.

分析与解答: 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在测量液体密度时,为了防止所测液体的质量或体积存在误差,应按照B、C、A的顺序进行操作.根据图3中的示数,可知m2=151.4 g,V=46 cm3,则这种食用油的密度 ρ食用油= = =0.9 g/cm3.

答案:(1) 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 (2) B、C、A (3) 0.9 g/cm3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比如鸡尾酒是根据各色酒密度的不同进行调配的.还可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先测量物质的密度,然后和密度表中密度值比较,确定物质的种类或纯度等.另外,当外部条件变化时,密度这种特性也发生改变.温度变化时,物体的体积一般会热胀冷缩,而质量不变,故密度改变.但也有特殊的情况,例如水在4 ℃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当温度在4 ℃以上增大时,体积随之增大,密度减小;温度在4 ℃以下减小时,体积也随之增大,密度减小.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时,体积一般会改变,所以密度也会发生改变.例如水凝固成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例4 (2007年成都中考题)工厂生产的酒精( ρ酒精=0.8 g/cm3)含水量不得超过10%.质检员抽出甲、乙、丙、丁四瓶样本,测得它们的密度依次分别为0.81 g/cm3、0.815 g/cm3、0.82 g/cm3、0.83 g/cm3,其中合格产品是(按质量计算)().

A. 只有甲B. 甲、乙C. 甲、乙、丙D. 甲、乙、丙、丁

分析与解答: 工厂生产的酒精(ρ酒精=0.8 g/cm3)含水量不得超过10%,则含水量超过10%的酒精是不合格产品.含水量为10%的酒精密度 ρ′= = = = =g/cm3≈0.816 g/cm3.在甲、乙、丙、丁四瓶样本中只有甲、乙两瓶样本的密度小于0.816 g/cm3,所以其中合格产品是甲、乙.

答案:B

练习

1. 体积为100 cm3的冰熔化成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冰=0.9×103 kg/m3)().

A. 质量不变,水的体积为90 cm3

B. 质量变大,水的质量为100 g

C. 质量不变,水的体积为100 cm3

D. 质量变小,水的密度为1.0 g/cm3

2. 2007年某市油菜获得大面积的丰收,种植大户王叔家长10 m、宽8 m的仓库中堆了1 m厚的菜籽,王叔请小燕帮他估算这些菜籽质量.小燕将菜籽样品带到学校,进行下面的实验:

a. 将托盘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把,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b. 在左右两盘中分别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将菜籽倒入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使用游码,使天平平衡,结果如图4所示,菜籽质量为g;c. 将菜籽全部倒入量筒中,轻敲量筒壁,使菜籽表面,读出体积为80 cm3;d. 计算出菜籽密度为kg/m3,王叔家仓库菜籽总质量为kg.

参考答案 1. A 2. 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72 水平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成长路上有你 下一篇:一元二次方程基本题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