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引起肺部并发症的防治

时间:2022-09-23 10:27:08

机械通气引起肺部并发症的防治

机械通气是抢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其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是肺部并发症十分常见。现对1998年至2009年我院收治的121例行机械通气中70例发生肺部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防治经验,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1例患者均呼吸困难,呼吸减弱或消失,呼吸频率>40次/分或

12 方法 70例患者中行气管内插管28例,气管切开42例;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采用机械通气,气道压力控制在30 mm Hg(4kPa)以下,呼气末正压(PEEP)4~9 cmH2O,并根据患者病情随时进行调整。在机械通气的同时,对原发病进行了积极的救治,如:脑内血肿的清除、止血,脑水肿脱水,控制和预防肺部感染,中毒的抢救,气胸的闭式引流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等。

2 结果

70例行机械通气后发生肺部并发症患者中死亡39例,均死于原发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各种并发症91例次,其中肺炎59例次,肺不张伴明显通气不足8例次,皮下气肿7例次,纵隔气肿6例次,气胸6例次(不含机械通气前患者,其中1例双侧气胸患者死亡),空气栓塞2例次,液气胸2例次,脓气胸1例次(死亡)。治愈出院31例,均进行了3个月随访,随访期间除3例脑肿瘤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未再发生呼吸衰竭。

3 讨论

机械通气后发生肺部并发症患者中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器官直接与外界相通增加感染机会,脑部损伤、中毒等可致患者意识障碍、排痰功能降低或丧失,胃肠反流和误吸可引起阻塞性肺炎甚至肺不张。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对直接或间接进入患者体内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对室内进行消毒、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均十分必要。用纤维支气管镜彻底吸痰,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用静脉输入和插管滴入双重治疗均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气压伤是机械通气后发生肺部并发症患者另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长期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肺部顺应性改变和肺泡壁损害,使其对气道或容积改变耐受性降低;其次气道压或肺泡容积过高也是重要原因,PEEP过高也会导致肺内气压伤的发生[1]。保持平台压小于35 cmH2O,有自主呼吸时小于30 cmH2O,可减少气压伤,已发生气压伤者患侧需安置上腔静脉引流管 [2],根据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和气道压力等数据随时调整通气参数。如有明确的外伤史出现皮下、纵隔气肿应进行CT、胸部X线片等全面检查,使胸部损伤不遗漏,如影像学检查确诊,即使是微小的损伤,在制定呼吸机参数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我们曾有发现肺部有创伤性湿肺未引起高度重视,按常规通气处理发生双侧气胸导致而死亡的教训。

参 考 文 献

[1] 杨拔贤机械通气模式及其对生理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杂,2000,20(7):445446

[2] 陆欣欣,许林,张勤,等机械通气在胸部肿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中国胸心血管杂志, 2008,15(5):394

上一篇: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体会 下一篇:上皮角膜切割激光矫正术对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