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26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且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6 08:42:19

对126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且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对126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且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入院的高血压者126例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DCG)和超声心动图(UCG)进行监控和分析。结果 54例LVH患者中检出VA 48例(8889%),72例无LVH患者中检出VA24 例(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心律失常

高血压性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也是发生猝死率高的重要原因。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左房大小有关。为了解高血压病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对126例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DCG)和超声心动图(UCG)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入院的高血压者126例,男84例(占667%),女42例(占333%),年龄35~82岁,平均(554±95)岁。经常规心电图、24 h DCG,UCG、胸部X线、血清学分析等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

12 方法

121 超声心电图 按Pen法测定舒张期左室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LVPT),连续测定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左室重量(LVM)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公式[1]计算,LVM (g)=08×104,[(LVDd+IVST+PWT)3LVDd3]+06,LVMI(g/m2)=LVM/体表面积。LVH的诊断标准[2]:LVMI男性>130 g/m2,女性>120 g/m2。

122 心律失常检测 24 h动态心电图及普通12导联心电图。其中24 h动态心电图采用美国Laser Holter Marquette连续24 h心电记录仪记录。室性心律失常(VA)按Lown 分级,I、Ⅱ级为低级,>Ⅲ级为高级(CVA);连续室性搏动≥3次,持续时间30 s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13 分组

按有无左心室肥厚进行分组,高血压LVH组54例,男34例,女20例,平均LVMI为(1516±155)g/m,高血压非左室肥厚组(简称非LVH组)72例,男50例,女22例,平均LVMI为(1022±95)9/m2。两组LV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54例LVH患者中检出VA 48例(8889%),72例无LVH患者中检出VA 24例(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LVH患者VA、复杂VA以及VT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LVH者(P

本组高血压LVH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以室早、房颤、房早、房扑多见。对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房早、房颤、房扑的可能机制,已有文献认为可能是外周血压增高、左心室壁压力负荷增加,左心室壁压力负荷增加导致室性早搏,左心房壁压力负荷增加,导致房性早搏和房颤。左心室肥厚或舒张功能损害更加重这一因素。研究显示,LVH患者12年的总病死率为59%,LVH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5%左右,远高于无LVH的高血压患者(为395%~540%)[4]。

高血压患者由于心肌的长期超负荷状态等多种因素终致心室肥厚的发生。LVH是心脏(主要为心肌及间质细胞)对其长期承受的各种动力学负荷的适应性反应的结果,是导致心血管意外的独立致危因素。左室肥厚是一种结构重建,血管壁及内皮伴随胶原成分增多、管腔狭窄及心肌增生,局部小血管壁增厚缺血可能是产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肥厚心肌需氧量绝对增加与心肌灌注相对减少,使冠状动脉储备进行性下降,致使心肌缺氧、缺血加重,甚至引起心肌局部坏死,加重了心肌电生理紊乱。并且高血压引起的体内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均可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

高血压左室肥厚是房颤及室上性心律失常等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易患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更是高血压病患者猝死的原因,且LVH本身即为猝死的高危因素。因此,了解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病情况及其可能发病机制对高血压病的并发症防治极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张抒杨,戴玉华.全国高血压左室肥厚临床及基础研讨会纪要.中华内科杂志,2006.

[2] Sobue T,Yokota M,Ivase M,et al.Influence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during dynamic exercise in the presenc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Am Coll Cardiol,2005.

[3] 梁黔生,郑智.原发性高血压与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6.

[4] 陈新.临床心律失常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上一篇: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下一篇:毛母质病30例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