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喝酒亦担责

时间:2022-09-23 10:10:58

喝酒身亡,劝酒者担过错之责

案例:张先生是开酒馆的个体业主。春节前的一个晚上,张先生摆下丰盛的酒宴招待朋友马某。马某被众星捧月般地敬酒之后,瘫倒在地,后在被送往医院途中死亡。法医检查鉴定确认:马某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高达309mg/100ml,属于急性酒精中毒死亡。

事后,马某的家人找到张先生等4名劝酒者要求赔偿损失费30万元未果,遂至法院。法院判决张先生等4人承担30%的赔偿责任。

分析点评:也许有人会认为,马某是正常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别人劝酒那是礼节,喝多喝少在于自己,你自己不加以控制,放任自己喝酒发生损害后果,应自己承担。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作为张先生等4位劝酒人,无论是否知道马某的酒量,但过量饮酒会损害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却是明知的,置这种后果于不顾而不停地劝酒,那么,对劝酒所造成的后果存在明显的过失过错责任。

所谓过失过错,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损害后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的主观状态。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因此,法院判决张先生等4人承担30%的民事责任是公平公正的。

酒后摔伤,劝酒者有先行行为义务之责

案例:单身中年男子王某在一家屠宰厂上班,天生爱喝酒。一个周末的傍晚,他又约来几个朋友喝酒。席间,自然少不了攀比与劝酒。酒足饭饱后,各自回家。王某在进自家楼道时,一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被送往医院一检查,腰胯处两处骨折,花去医疗费1万余元。于是,王某将那晚一起喝酒的朋友到法院,法院依法判决同其饮酒又对其劝酒者共同承担40%的赔偿责任。

分析点评:若单纯地看,朋友之间共同饮酒,只是普通人际交往层面的交情行为,并不存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但却不能说他们之间没有任何法律关系。饮酒者之间,对劝酒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都有必须尽到注意、防范与相互关照的义务。这在法律上称作先行行为所产生的义务。该义务指:由于行为人先前实施的行为导致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处于危险状态,由此产生的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

结合本案,王某被劝酒喝醉,那么,劝酒者对先前的劝酒行为就有善意提醒对方适可而止,并将醉酒者送到安全地方,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如果明知对方喝醉已经失去或者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无人照顾可能存在危险,劝酒者应当将其安全地送到家中。劝酒者没有尽到这种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责任,则构成对自己先行劝酒行为之义务的违反,因此,应承担一定的违反先行行为之义务责任。■

上一篇:异物“迷眼”千万别乱揉 下一篇:大巧无巧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