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2-09-23 09:39:10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341-01

【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的151例抢救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不良症状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模式;急诊

无缝隙护理是现代护理管理的新突破,是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以病人的满意为目标,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实行全方位无缝隙护理服务,使病人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更完整、更仔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理念。我院急诊科自2012年8月份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以来,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8月-2013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的抢救病人151例,其中颅脑损伤26例,心跳、呼吸骤停8例,呼吸系统急症30例,急性中毒11例,神经系统急症28例,腹部创伤16例,胸部创伤7例,循环系统急症15例,儿科急症10例。所有病人依急诊科常用的四分类法按病情将病人分成重症和轻症病人。将患者按入院时间分组,以2012年8~12月为对照组,共73例;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为观察组,共78例。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病情类别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期间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护理过程无缝隙。我们对日常护理服务、疾病护理等制定标准流程,实现全程服务无缝隙。患者入院后首先对其进行安抚和慰藉,告知患者病情或伤势没有那么严重,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情绪,并根据不同病种及人群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和心理问题进行有步骤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实现心理护理无缝隙;重视患者知情权和参与权,将治疗方案和护理内容及时告知,实现透明服务无缝隙,以患者健康为中心,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细化服务,实现主动服务无缝隙。

(2)优化排班方式。根据护理人员资质,进行新老搭配,实施APN排班模式,通过分组连续性排班,大大减少了排班次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增强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有利于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避免因频繁交接班而引起负面影响,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

(2)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死亡率及住院时间及满意度。

1.4 数据处理

临床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软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

由表1可知,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8.53±10.12 vs 45.78±10.07)(P

3 讨论

无缝隙护理是一种“一站到底”式的护理服务,可以向病人快速提供品种繁多、用户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是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查漏补缺并改进护理工作的方法,它是建立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并依托整体护理的整体观念,为整体护理的实践提供了一种服务模式。本研究分析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指数评分降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提高,住院时间缩短,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服务是一种科学工作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恢复,提高了病人的综合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瀚熙,赵瑜,蓝惠兰,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实践[J].护理杂志,2011,28(8B):61-62,65.

[2] 田勤霞.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34-38.

[3] 徐琼英.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4-15.

[4] 罗南,李溪晶.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在CCU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61-63.

上一篇:探讨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围手术期中应用的效... 下一篇:心理护理在产科病人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