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课中的说话能力

时间:2022-09-23 07:27:52

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课中的说话能力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注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势在必行。“说”的能力目标应达到怎样的程度?我想:概括为以下几点:1.能做到说普通话,且态度大方,声音清晰,语言流畅;2.能富有感情的朗读;3.能准确、简洁、完整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阐述观点;4.能善于辩论;5.能在课堂内外的公众场合作生动的演讲和即兴演讲。我们在培养、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这一过程中,要分阶段,按要求,从最基本的一步开始,逐层深入,达到我们所设立的目标。

一、克服恐惧心理

爱迪生说过:“恐惧较之世上任何事物更能击溃人类。”学生不敢说话,说不好话的主要原因来自心理因素――恐惧感和自豪感。因此,要使学生了解,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当众说话怀有或多或少的恐惧。名家尚且如此,何况于你。这样可以有效地克服学生心理上的分恐惧与自卑,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二、丰富的知识储备

一要读书学习,丰富词汇。通过多读、多背、多记,增加词汇量,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二要深入生活,增长知识。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实践活动,直接接触的事物会很多,不仅能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能提供给学生许多说话的材料。

三、开展练动

1.朗读。课前读一首古诗,每日自习课抽十分钟读拼音小报,读绕口令,跟录音机读课文,建立学生轮流读报制度。

2.叙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母亲,介绍学校的某项活动,介绍自己或别人的某段经历,复述某个故事,简述某篇文章,扩述某则短文,看图说话等等。

3.演讲。课前“一分钟演讲”。方式:自由命题,抽签决定,兼而有之;内容:古今中外,天南地北,无所不可。

4.辩论。根据学生不太肯轻易认输的心理特点,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针对某些事关课文理解的关键问题精心设疑,积极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辩论争鸣。

四、开发思维能力

1.常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以时间发展或按空间转换为顺序叙述一件小事:说明一个事物则要求从主到次,由表及里进行构思;阐述一个观点要求运用正反、对比、并列总分、层层梯进等方法。

2.形象思维能力。可组织学生听音乐、设置情景、角色扮演、谈感受、看漫画说话、追忆童趣、向往未来、补说课文结尾等。

3.求异思维能力。在课堂或是语文活动的组织讨论中,要求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如给课文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尾,或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论,或学习了童话故事后也讲一讲家乡的美丽传说等。

只要提供了学生说话的机会,创设了学生欲罢不忍的说话情景,激发了学生发言的热情,我相信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不再困难。

作者单位:河北省鹿泉市上庄镇中学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趣味性\探究性的重大作用 下一篇:浅谈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