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幅调整或许迎来最佳买入机会

时间:2022-09-23 05:43:15

尽管金融、地产等股票从今年以来表现不佳,在此轮调整中又领跌于大盘,但一些独具慧眼的专家却指出,大盘深幅调整或许会使得大盘蓝筹股迎来难得的最佳买入机会。

大盘蓝筹股喜忧参半

银行股是前期被调控最为严厉的板块,也是2007年业绩预告最可能超预期的板块,同时又是基金2008年最看好的板块。这个板块能否在市场中崛起,将是大盘蓝筹股整体能否走强的指针。

银行股近期是利空和利好相互纠结。从政策来看,各类紧缩政策对银行股而言形成打压。尤其是刚过新年,央行就削减了中国银行200亿元2008年新增信贷额度。由于中国银行成为2008年唯一一家被压低信贷额度的大型商业银行,此举一出即引起多方猜测。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央行从中国银行开刀,打响了“从紧货币政策”之年的关键一枪。这势必会对商业银行2008年的盈利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另一方面,银行的前景目前来看仍然乐观,而且稳定增长的确定性较大。其原因,是银行的盈利增长模式仍能维持。银行业的盈利增长主要来自存贷差,因而,如果贷款规模不增长,那么银行的增长动能就将下降。可以预见的是,中国银行200亿元贷款额度的削减,自然造成业绩增长下滑的预期。但乐观地来看,由于经过去年6次加息,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短存长贷的特征,将使得其存贷差扩大。商业银行完全可以通过毛利率的提升,来减缓贷款规模不增长所带来的业绩增长压力。

原因二在于两税合一的政策,这是今年银行业所面临的新的增长动能。对银行来说,这不仅是税率的降低,而且还包括扣税基数的降低,银行业的实际税负将在2008年大大下降。有行业分析师预测,浦发银行等高税负的商业银行在2008年的实际税负下降幅度将超过20%,银行的盈利能力将因此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当然,人民币升值,乃至加速升值依旧是银行业处于景气周期的基石。

和其他行业相比,银行业不仅在综合指数中所占权重较高,值相对合理,同时危及整体行业前景的不确定因素也较少。而其他大盘蓝筹股,诸如前期大幅上涨的钢铁股,由于铁矿石价格上涨,以及定价权转嫁的难度,可能在2008年遭遇较大难题。而被普遍看好的煤炭行业,则由于估值相对高企,从回报角度而言也非合适投资时机。电力、石油等政策主要型行业,由于无法在产品上转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也面临诸多难题。在多事之秋,银行业相对而言是成长最为确定、估值又相对合理的大市值板块,因而不论从何种角度而言,银行股仍将是基金等机构的主要投资方向。

在出现深幅调整的情况下,下跌之后的银行股或许可以迎来一个买入的好机会。

资金可能成为短板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对大盘蓝筹股而言,估值高企以及后续资金增长的匮乏将使得“挤出效应”愈演愈烈。

回顾过去两年的牛市,如果说2006年的上涨是由股改引发的政策性上涨,那么2007年的牛市就是价值重估和业绩增长推动下的牛市。从2007年初至今,上证综指上涨98%,深证成指上涨151%,沪深300指数上涨142%。按照一些分析师的统计,如果分解沪深300指数涨幅,在142%的涨幅中,盈利预测上升对指数贡献率60%,2007年预期利润增速从年初的26%提高到58%,而市盈率上升对指数贡献了40%,2007年市盈率从年初的22倍上升到38倍。可以说,2006、2007年两年是历史上少见的估值水平与公司业绩提升具备较高可预测性的时期,股票投资的风险与预期收益配比非常诱人。

在此背景下,2008年的市场起点就比2007年高很多。第一个表现是估值水平更高。2007年初市场点位是2600点,2008年初市场点位是5200点,2007年初沪深300的估值水平是22倍市盈率,而到年末2007年动态市盈率是36倍。换句话说,如果动态估值仍然维持27倍市盈率,那么相应地,由于2007年的业绩基数比较高,2008年业绩增长的绝对数就要比2007年初的预期高很多,这在美国经济可能放缓的背景下,似乎非常困难。

另一个问题是资金。从资金来看,目前中国的贸易顺差仍然较大,因而从根本上说流动性泛滥的前提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从储蓄占总市值的比例来看,2007年初居民储蓄约为16万亿元左右,当时的流通市值是2.5万亿元,总市值是10万亿元。目前,居民储蓄规模仍是16万亿元左右,但不同的是,目前的流通市值达到了7.6万亿元,已经是2007年初水平的3倍,总市值36万亿元,是年初的3.6倍。这就意味着,即使2008年有同等规模的储蓄资金流入市场,对市场的影响力也将小于2007年。

这些因素对大盘蓝筹股的整体上涨将是“噩耗”。换言之,2008年大盘蓝筹股若要上涨,其所需要的资金推动力,将是2007年的几何级倍数。更何况从资金流出来看,再融资和IPO,以及诸多大盘股的限售流通股增加,推动大盘蓝筹股上涨的资金推动力似乎略显不足。

当然,市场是动态的。尽管大盘蓝筹股面临估值和资金的双重短板,但并不代表其中没有机会。相反,市场短暂的非理性下跌往往为大盘蓝筹股提供了买点。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今年行情可能进入牛市“中场休息”阶段、市场资金供给主要以“存量调整”方式展开的背景下,股市有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挤出效应”,即部分有长期竞争优势的股票将会上涨。在这种情况下,看好大的投资方向、把握长期的市场走向,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把握结构性机会

尽管大盘蓝筹股整体估值不低,不过比起估值离奇的中小盘股而言,大盘蓝筹股的优势还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在整体估值较高、资金供给无法大幅增加的前提下,2008年行业以及个股之间的“挤出效应”将不可避免地加强,具有长期竞争力的大盘蓝筹股仍将是最具有“比较优势”的投资品种。

招商证券2008年特别提出了“以大为纲,以增为目,虚为实先,虚实结合”的投资思路,可供投资者参考。“以大为纲”是指侧重寻找能够产生大型企业的一个行业,“以增为目”指的是在这里面寻找具备高增长潜力的行业龙头公司,“虚为实先”指的是侧重配置金融、地产这两个经济行业,而“虚实结合”是指关注实体经济里面具备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潜能的行业。依此思路,银行和地产依然是最好的选择。

就银行股而言,其中同样拥有不少结构性投资机会。除了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大众情人”外,一些小银行也具有不错的投资机会,比如浦发银行、北京银行,2008年都具有业绩超预期的可能。2007年末遭受了一系列打击后,这些银行股从估值来看,向下的空间有限,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地产股同样是政策不断打压却压不垮的板块。2008年的五高格局――高地价、高房价、高门槛、高负债、高位景气,奠定了优质地产上市公司的投资基础。这个备受争议的板块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行业龙头和若干区域性房产龙头公司。

行业龙头无非是万科和保利地产。万科是中国房产的行业领跑者已当之无愧,公司业绩一直以来呈现高速增长,同时万科进行行业整合的发展模式,也被广为称道。而保利地产由于股东背景突出,拿地扩张的速度相当犀利,演绎了近年来地产企业增长的神话。区域性公司,诸如金融街、金地集团、陆家嘴、上实发展和华业地产等,也都值得关注。

上一篇:选中小盘股要注重增长 下一篇:对冲基金在做空香港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