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优化中学语文课堂的多种策略

时间:2022-09-23 05:27:04

浅议优化中学语文课堂的多种策略

摘 要:从文本处理,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改善评价方式三个角度,分层级,多角度阐述了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方法和开发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整合文本;拓展课堂;课外阅读;教学评价

语文是什么?一是“语言说”,认为“语文就是语言”;一是“言语说”,认为语文即言语。抛开对语文认识的分歧,对中学教师而言,用优质策略给学生最好的教学是最引人关注的。因此,从教师角度出发,如何多方式,多特色的开发出各种语文教学策略,构建优质课堂是语文教学者的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整合文本,提供高品质教学依据

文本是话语的载体,而教学工作离不开话语。广义的文本包括教材、教案和课堂话语等,狭义的文本则主要指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文字材料,也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大纲、教材等文本是教师的最重要教学依据,是整个教学体系的线路图。

1.理清文本来路,高瞻远瞩

清晰了整个文本的来路,教师从更高的位置来纵观教学,制定教学规划,指导学生学习就驾轻就熟了。

2.通熟知识结构,提高驾驭能力

“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有了归纳知识结构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科学诱导学生的能力。

3.开发特色文本,因材施教

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是语文能力的代表体现,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因为语文的教学资源范围非常广博。教师要有整合开发自身特色文本的能力和意识,比如校本课程的设置。校本课程是现今基础教育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更能发挥个性优势,促进老师因材施教。

二、以实践为主线拓展语文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被约束在教室,被禁锢在字、词、句的练习和背诵,这有悖于语言能力的学习规律。新课程中,把语文教学目标定位为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操控能力、交际能力,所以,实践就成了今后语文课的突破方向。

1.开展语文活动课,潜移默化提高素养

关于活动课,包括教师在内的很多人对此都存在误解,认为活动课只是一种形式,只能浪费时间,不会有实际效果。但事实上,语文活动课的素材很多,能为教师施展教学能力和潜在基本素养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语文活动课的设计非常重要,这关系到课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2.参与社会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语文能力

课堂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集中点,语文学习应该具有很大的延展性,而参与社会活动就是实现这种延展性最好的一种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性活动越来越多,但对初中生来讲,阅历和时间都存在制约,但参与社会活动却是大势所趋。中学生既可以参加文学比赛,演讲比赛,笔友会,业余剧团等社会活动,也可以通过网络参与一些文学交流、语文学习的方法讨论。另外就是学校之间的交流,在有些地区正在实施教师的“空间交换”和学生的“流动课堂”,以学习交流为目标,让教师进入其他学生群体,也可以让学生进入对方的课堂。当然,这只能算一种活动,而不能作为正常的课堂内容。总之,走出教室,进入社会,感受更宽泛、真实的语文气氛,有利无弊。

3.科学指导课外阅读,丰满语文内涵

阅读是提高语言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也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主要过程。完成学生的阅读指导,除了通过课堂、教材外,还需注重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有时甚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对其足够重视。

三、转变评价方式,提高对学生指导的针对性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评估和验证,这仅仅是其功能的一部分,它更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能有效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则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转变传统的以考试为绝对主体的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1.定性、定量评价向人性化评价转变

传统的评价,更注重定性和定量,用对错和数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偏激的,也引来了学生的不适,很多学生惧怕考试,抵制与教师交流就是这个原因。其实评价就是帮助学生总结过去的学习,是一种互动过程,而不是监督行为。以谈话、辅导、学生互评等形式让评价更加人文化是可取的,比如对作文的评价,完全可以采取学生互评,与个别学生探讨等形式进行。

2.随机评价更具高效性

在语文课堂中,气氛应该是比较轻松的,所以,可以抓住很多即时性机会对学生整体和个别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节时,可以让不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课本剧表演,结束时,教师就可以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这时候点评的技巧就能体现教师即时评价的水平,也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并取得最佳效果。

3.差异化评价提高针对性

过去的评价往往一刀切,缺乏针对性,很多学生丧失了有效评价机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性格差异进行差异化评价非常科学。比如对性格开朗的学生,教师可以用更加开放的方法,不但能达到对这个学生的评价,也能感染学生整体,但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就要慢慢引导,个别交流。这样的评价很显然提高了针对性,照顾了全面,让学习协调开展。

教学策略是多方面的,也是没有探索止境的。只要教师善于总结、勤于思考,语文学科能为整个现代教学提供很广阔的策略施展空间和素材,让课堂优化,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徐林祥.语文教学通讯[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3C).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0.

(作者单位 福建省闽清县雄江初级中学)

上一篇:高中数学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下一篇:《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主题单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