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中态势语的运用

时间:2022-09-23 05:03:22

教师教学中态势语的运用

摘 要: 态势语是语言的形式之一,在教育教学中,态势语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确运用教学态势语,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求知气围,加强师生的情感,而且会使教育教学收到意外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在“可视可感”的教育教学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关键词: 态势语 教学态势语 课堂教学

态势语是在口语交际中利用动作表情来辅助有声语言传情达意的一种手段,它是在教师运用口头有声语言授课传递信息的同时,为了弥补单一口头讲授的不足,而伴之以与口头讲述相适应的并恰到好处的手势、眼神、面部表情、躯体动作等无声的语言来传递信息,使信息的传递产生有声与无声的“合声”效应。人们通常称这种与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紧密配合的无声语言形式为教学态势语,简称教学体态语。其包括行姿、站姿、手势、表情等方面。在教学中运用好态势语能起到补充知识信息、加强提示或者强化的作用。恰切地运用好态势语,能及时地控制教学活动,渲染教学气氛,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求知气围,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使教育教学收到意外的艺术效果。

一、教学态势语的特点

态势语有多重特点,这种多重性主要体现在任何的时间、任何的环境中,可以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而表现出不同的含义。

1.态势语具有分布广泛性。在日常生活中,态势语使用范围广泛,无时不在,不论是演讲、会晤、课堂还是在日常交际活动中都会随时用到,而且简便快捷。这是诸如“通信设备”、“信号灯”、“交通路标”等其他辅工具所无法达到的,因为这些都会受环境条件如时间、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

2.态势语具有直观可视性。态势语在表达中,依靠表情、手势、体态等方式来表现一定的直观图像,直接刺激信息接收者的视觉,使其很直观地获得信息,让人一看就能看明白现在所处的形势是有利的还是不好的。

3.态势语具有依附伴随性。态势语一般依附于有声语言出现,而在不同的环境中,同样的态势语却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和内涵,态势语和声音语言一样同样具有多样性。比如流泪,在不同场合眼泪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当一个人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站在领奖台上时流下的泪水,是一种感动、幸福的泪水;当听了别人说的笑话,或者别人讲的幽默而发笑流下的泪水,则是一种高兴、快乐的泪水;而当一个人做事失败,或者受到挫折时流下的泪水,就是一种悲伤的、无助的泪水。

二、教学态势语的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态势语是传达思想、表达感情的一种语言形式,在教学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1.强化、激励作用。教师利用态势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把学生的视和听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能使学生的口语得到强化,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的同时,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能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受和接受质量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2.启发、暗示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态势语以其独特的表达技巧,模拟性、象征性地表现口语难以表达清楚的动作和感情,并能及时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打开学生智慧的阀门,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增长学生的见识。并且在课堂上态势语可以暗示学生正在做的动作,提示学生停止某种与课堂无关的行为,迅速自觉矫正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3.描摹、指点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态势语可以形象地描摹事物、人物的形象等,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深奥的事理形象化,从而使学生能很快地认识事物,并深刻地记住它,从而达到加强记忆的作用。教师使用态势语还可以间接地对学生的行为及心理进行指点,使学生能够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使之与全体活动相一致。

在教育教学中,态势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名好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将不同的动作、姿态、表情组合,从而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果。

三、使用教学态势语要遵循的原则

为了能使教学态势语更好地发挥更多的作用,我们在具体运用教学态势语的时候,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不能太乱、太滥、太俗。这是因为首先教学态势语如果使用混乱,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专心听课。如有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习惯性地在讲台上来回走动,或者喜欢望着天花板或窗外,教学中无法使自己的眼睛与学生产生交流,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像这样的态势语非但不能补充、丰富和强化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反而弱化和阻碍了教学信息的传递。其次,态势语使用如果太滥,就是会给人眼花缭乱之感,如有的老师在讲课时喜欢双手在胸前不停地划来划去,身体也随之不停地晃动;或者喜欢搔首弄姿,就像演戏一样,让人感觉很是别扭,这样便会显得喧宾夺主,不利于学生的思索与信息的反馈。最后就是态势语如果使用得粗俗,就会使教学态势语蒙上负面影响的阴影。如有的老师喜欢用手指着学生示意学生回答问题等,像这种不雅的动作应该引起每一位教师的注意。

2.要自然大方,运用得体,运用适度。首先要自然大方。就是教师在运用教学态势语的时候,要自然,不能娇揉造作,这样才能使有声语言与之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恰如其分。其次要运用得体。教师在运用态势语的时候,应该使态势语与语言环境、身份、年龄、性别等相宜。最后是运用适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势语不能运用过频,幅度不宜过大,必须要适度,当用则用,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态势语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从有助于口语表达的需要来设计适度的态势语。

四、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教学态势语

对教师来说,一堂好课不仅有赖于有声语言的成功运用,而且必然伴随着自然、得体的态势语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运用态势语言是教师思想、道德、文化、审美等素养和经验积累的综合反映。

1.要表达准确。在教学中,使用态势语要求准确、明白。表达思想、要求或愿望要科学严谨,表达方式要准确。并且表达方式要符合人们公认的习惯和学生的认知程度,这是教学态势语的生命力。

2.要目的性强。在教学中,态势语的使用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使用教学态势语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教学目的的态势语,则可能会对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

3.要运用适度。在教学中,教师的态势语要有个“度”,不能过多过滥;更不能娇揉造作,牵强附会,装腔作势,否则就起不到表情达意的作用,这是态势语艺术的重要构成因素。

4.要真情流露。教师运用教学态势语时要发自内心往外自然流露,是一种真、善、美的结合,体现的是自己的风格,以优美高雅的情态感化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态势语与有声语言的巧妙结合,相辅相成,起到各自单独运用时所表达不到的效果,同时注重综合开发、运用各种态势语,形成最佳的合力,达到最佳效果,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态势语艺术的自然要求。

教师在讲台上一定要精神振奋,眼睛始终注视着学生,目光锐利而有神,饱含着温和、亲切。在使用态势语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情景来选用,不管是在小学、中学、大学,在教学上必须始终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投入的情感和关怀。因此,教师一定不能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傲然而立,正襟危坐,相反要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以教学的睿智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在“可视可感”的教育教学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参考文献:

[1]孙静.教学态势语浅说[J].河南教育,2000,11.

[2]谢瑞俊.教学态势语的艺术[J].教育艺术,2001,11.

[3]郎翠.试析态势语的特点和作用[J].语文学刊,2005,17.

[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毛可敏.师生口才的训练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6]高月丽.课堂教学中态势语的正确应用.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1).

上一篇:《菜根谭》对《论语》的继承与发展 下一篇:全面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