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上加强班级管理

时间:2022-09-23 04:28:26

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上加强班级管理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职生现状出发,讲述了加强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此为班级管理的出发点。

【关键词】人文素养;职业能力;班级管理

“十二五”中长期规划中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论述。表明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重视以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潜力。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针对性地进行探讨和实践。个人认为应从认识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能力上做文章、下功夫,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

1.在校大学生的几个负面特征

近年来,在社会各种元素的影响下,在校大学生大多表现出个性张扬、思路开阔、思想活跃、敢想敢做、交流广泛等特点,但同时一些负面特征也显现出来。

一是基础知识欠缺。二是进取精神不振。三是求知兴趣淡漠。

四是自制能力薄弱。五是学习方法缺乏。六是责任压力不够。

2.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政府对职业教育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的加快,迫切需要具备一定素质和能力的职业人才。“先上学,再打工,后发展”的观念逐渐被社会认可。任何企业的人员需求,都会注重员工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开发,需要不断创新新产品,新产品的开发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今天的大学生是明天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学生状况令人堪忧,改变迫在眉睫。

许多老师感叹现在的大学生是:“九斤老太,一届不如一届”,“现在的学生难教”。这种现象严重地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和质量提升。由于不能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学习上的挫折使他们失去了信心和进取心。为了求职、迫于压力而不情愿地选择高职院校;家长为避免其子女在社会上出问题,送到学校让老师管着,学习知识则放在次要的位置。因此,学生中潜在的被动学习因素偏多。还有就是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偏低,再加上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门数不断增多,教学方法与中学有所不同,教学进度也比中学快,所以,不少学生难以适应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他们在课堂上听课就像“听天书”一样。因此,出现了考试成绩“红灯高高挂”的现象,造成“学困生”的队伍不断扩大。使一部分学生再一次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完成作业、迟到、讲话、看小说、睡觉等现象几乎是司空见惯。因此,就现有学校的生源情况,学生很难形成自觉的学习主体,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已迫在眉睫。

社会要求不断提高,提升素质尤为重要。

我们应当站在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去追求人才的素养才能跟上时展的脚步。物理学家李政道说过:“在教育上,实现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是现代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能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之人才的希望所在。”所以,学习人文学科,增进人文素养对于造就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文素质可以奠定一个人的深厚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的深浅,对一个人素质的高下之分、文野之别,是至关重要的。最终决定了职业人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从此意义上说,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关乎新世纪国家的工业水平。如此重大的关键因素,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3.如何强化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营造人文环境。在高度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赋予专业课程人文的因素,将干涩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的知识结合起来,赋予其更加鲜活的内容。

学校良好的人文培养氛围的形成,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举办人文公开讲座、放映经典影片、邀请专家、名流讲学,参观各种人文艺术展览,观摩高水准的音乐会等等方式,使学生多多接触一些人文艺术的教育机会。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校报、网站等媒体形式,对一些文娱活动、国际国内艺术发展形势、正在进行的艺术界比赛等内容进行宣传,及时报道学生组织的一些艺术活动,从而在全校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氛围。

其次要加强品德教育。提倡“把信心留给自己,对自己负责;把孝心献给父母,对家庭负责;把关心献给他人,对集体负责;把爱心献给社会,对社会负责”。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把认真学习,孝敬父母,关心集体提升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度来认识和实践。

第三是开展读书活动。我们虽然以专业技能为主,而我们更应注重文学修养的培养。因为决定人的潜力的往往不是他的技术水平有多高,而是他的文化底蕴有多深。很难想象只有小学文学水准的学生能有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许多文学著作、社会科学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充满着人文的光辉和力量。

第四要培养生活情趣。真、善、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琴棋书画这些健康的生活才艺绝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它们在人文素质的养成中有着重要的陶冶功能。当我们整天给学生规定诸多“不准如何如何”的时候,把这些高雅健康的技能充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不是更好吗?

实现人文素养培养途径的多样化。成立乐队、舞蹈队、书画社、摄影兴趣小组,举办文艺演出、歌咏比赛、书画展和摄影大赛等等。多种形式的人文素养培养方式,既可以促进学校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能力,学会在人文艺术活动中丰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3.1结合学生实际,调整教育内容,增强实用性

在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多出简单的练习题,反复训练,达到讲练结合,多提供直观的材料,用最直接的教学加深学生印象,以学生能够掌握为基础。

3.2面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法,提高实效性。

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和学习动力各有差异。有些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了这门学科,越学越好,而有些却停步不前,这样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因此,老师备课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方法,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注重心理教育,突出目标教育,强化针对性。

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远没有达到直接面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授的过程中,不光是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实际操作的方法,还应该更多地传授他们正确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成熟和成长起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是无所事事。

3.4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习动力,避免说教性。

学生知识面窄,感兴趣的事物非常简单,需要老师以健康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题。避免单纯的说教,通过提问、做题使学生精力集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习惯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时间久了,他们就会习惯这种学习模式。不要让老师唱独角戏。这样,学生才能留下一些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不会丢失。

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贯彻人的本位思想,所以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上加强班级管理是一条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方少文《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探究》论文下载中心2009年12月25日.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上一篇:渭南市城区“十一五”大气环境污染分析与防治 下一篇:别让“创新”成为旧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