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时间:2022-09-23 03:39:39

摘 要: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培养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是提高教师自我评价能力和教学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的内容三方面谈了看法。

关键词:教学反思;意义;内容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也遵循这种规律。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要想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只有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里的“思”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进行教学反思以及教学反思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个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完善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石,更是促进教师再学习、再发展的动力。教师养成反思习惯是提高和走向成功的基础,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教学反思。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如维拉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这个定义告诉我们,反思性教学依赖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态度与方法,是教学主体自我解剖的过程,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元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通过实践,我认为在课堂教学后进行反思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并有几点体会。

1.课后反思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

教学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又能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更能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地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课后反思能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

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预先设想到的新颖的课堂导入法、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或者对偶发事情处理的巧妙方法等等,在课后认真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形成理论,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另外,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广开言路,善纳雅言,真诚地与学生交流,乐于倾听其他教师和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建议,要时时处处注意收集、处理这些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动笔反思,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

实践证明,课后反思是“实践—探索—总结”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升华。它要求教师在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后,对本节课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去再思考、再创造,为下一节教学做准备,通过在反思中找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写教学反思篇幅不宜太长,一定要抓住重点,有感而发,切忌面面俱到。一般说来,写“教学反思”应遵循指导性、实用性、具体性、借鉴性等原则,根据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侧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成功之处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的?(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辅助教学的?(3)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5)采取了什么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的?(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的?

2.反思不足之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加之年轻教师对其估计不足,一堂课下来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不应该只成为遗憾或感慨,年轻教师更应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催化剂。对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6)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教学反思可以是“课后思”,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写下自己的教学经验,把反思这一单纯的内省活动外化,通过反思,不断分析、回顾、研究、提炼,以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自身成长。

反思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问题意识,从看似没有问题中去发现问题,从问题成堆的地方聚焦问题。一个教师只有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或他人,认真反思自己,才能真正从成功中看到新的希望,在差距中找到问题所在,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个成功的教师就是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学习而不断成长起来的。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正是在“反复—更新—发展—再反思—在更新—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教师的信念态度、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方面更趋于成熟,教师才得以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更高阶段过渡,由“新手”“能手”到“专家”,由“一般”到“优秀”,实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新街中学)

上一篇:精心布置英语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下一篇:物理实验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