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激励艺术,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和生机

时间:2022-09-23 02:49:54

优化激励艺术,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和生机

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给激励下了如下的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因此称之为激励。

一句鼓励的语言,一张亲切的笑脸,一个关注的眼神,对于低段学生来说,那是对他们最好的奖励。在孩子们心中,精神鼓励远比物质奖励更为重要,或许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学困生会加倍努力,为自己的人生描上几笔亮丽色彩;或许是老师不经意的鼓励,让丧失学习信心的学生重拾勇气;或许……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激励机制成为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在课堂上合理运用人体肢语来评价

1.说一句温暖的话语。

公开课上,一位老师执教《找规律》。可能是借班上课的缘故,她叫了一位男生,这时许多小朋友都笑起来,其中一位小男孩还大叫道:“××很笨的。”这时的老师并没有马上让那位男生坐下,而是坚定地说:“我相信这位男生能回答的!”尽管这位男生并没有回答出来,可是一句“我相信……”相信会在他的心里温暖好久。教师往往用直观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如能适当合理地运用,效果会较好。

2.给孩子一个赞许的目光。

在上《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时,我让学生自己寻求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规律,学生有的数格子,有的用尺子量,忙得不亦乐乎,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得出了公式。这时我用赞许的目光环视了学生,学生们立刻感知了我对他们的表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3.做一个亲切的手势。

一位老师的公开课,他的课很精彩,一道难题拦住了同学们的去路,一位机灵的小男孩解答出来了。老师兴奋得直摸他的头,并且还一个劲儿地让学生给他掌声,小男孩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开始激动起来,难以平静。往后的半节课中,他还沉浸在激动中,无法专心听课。其实,教师只要用手轻轻抚摸他的头就够了,相信大家都能领会老师的意思。一个小小的手势反而更加亲切。

此外,点头、微笑等等人体语言对学生无声地传递着鼓励与赞许,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更会相通。

二、在课后对学生进行激励

1.进行语言激励。

作业辅导时,对一些学生及时表扬,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因而在作业辅导时,不妨对学困生多进行一些鼓励。

2.运用文字激励。

有些教师喜欢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一些话,如“你进步可快了”、“这次作业做得很棒”、“你上课的样子老师很喜欢”等等。这些简简单单的话,看似普通但作用很大。

3.在评价中进行激励。

评价,看似小事一桩、无足轻重,好像就是说“对”或“错”,实则远不是如此简单,应该在“细微处显精神”、“滴水中现光彩”。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有坚实的教育评价理论作后盾。作为教师,尤其不可小觑对学生回答的及时而艺术性的评价。这些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思维过程、知识体系、语言方式、答题技巧等综合方面的高度概括与评价,对学生渴望被认同心理的保护起着巨大的作用。要清楚地知道评价有哪些方面,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形式。

三、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以正激励为主

正激励是从正方向予以鼓励,负激励是从反方向予以刺激,它们是激励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做到奖先罚后、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才能使先进学生受到奖励、后进学生受到鞭策,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人人争先的竞争局面。所以,只有坚持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方针,才会真正发挥出激励的作用。

四、内激励与外激励相结合,以内激励为主

从人的感性认识角度来看,一个人若在强大外界奖酬或处罚下采取行动,他多半会认为自己是受外部控制的,所以,行为是外激励的。但若外部因素不强烈、不突出,他就多半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致,所以行为是内激励的。外部动机的作用可能是巨大的,同时也可能是容易变化和短暂的,其动力作用会随外来目标(诱因)的满足而降低。内在动机对学习的推动作用是稳定而持久的,因为由学习需要、求知欲、学习兴趣而引发的学习,学习者以获取知识和学习活动本身作为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满足不但不会使求知欲、学习兴趣降低,相反,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会更加强烈,成为一种自我强化的内部推动力量。

班都拉认为,如果任务能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或自我价值感,则外部奖励不会影响内部动机。外部强化物究竟是提高还是降低内部动机,取决于个体的感受与看法。摩根(Morgan,1984)认为,个体如何看待奖励非常重要,当个体把奖励视为目标,而任务仅是达到目标的手段时,内部动机就会受损;而当奖励被看作是提供有关成功或自我效能的信息时,内部动机则会提高。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猜价格的游戏,而且奖品就是那个标价的商品。游戏时学生兴致高昂,游戏后,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学生却久久不能投入……可见,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而如果把这个游戏放在课堂最后一个环节,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总之,激励是充满智慧的,激励是人性化的。相信教师们的激励,学生不会对其感到空洞、乏味,而会在激励中成长与进步。

上一篇:夯实基础,实现高效课堂 下一篇:小学语文前置性预习的方法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