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教学,让农村学生的语文课“乐”起来

时间:2022-09-23 02:33:28

愉快教学,让农村学生的语文课“乐”起来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当前大部分语文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应倡导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动手,乐于参与,培养学生主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乐于与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要使农村学生的语文课真正的乐起来,就要注意教学的针对性,发掘教材所选文学作品的文化因素,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行为习惯。同时,要注意教学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原则,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愉快教学 乐于学习 语文课堂

一、分析当前教学现状

当今农村语文教学面临着很多问题,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是多年形成的,要从根本上改变是异常艰难的,因此在现实教学中,农村学校的语文教育还在依照传统的轨迹运行,许多学生依然生活在数不清的作业、考试中。因此课堂教学呈现的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说学生记”的单调、被动、沉闷的“满堂灌”。

二、寻找愉快教学的契机

愉快教学又叫愉悦教学,指教师在教学中以爱生的情感从学科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愉快因素,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认为愉快教学在农村中学是很有可行性的,因为农村孩子性格淳朴,对老师的崇拜度较高,喜欢得到老师的关注,同时,因为他们生活在农村,有更开阔丰富的生活环境,更贴身的生活体验,所以要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并不难,应该能达到很好的语文教学成效。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语文学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第三层是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乐学、知学、善学”。作为教师,只有激励学生主动介入学习,乐于思考,乐于观察,乐于动手 乐于创造等心理体验,通过学生多元的精神折射,才能冲破重围,达到第二层,第一层的境界,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三、巧用愉快教学的策略

1.用关爱唤醒学习热情

罗素说过“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挥。”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单纯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要想学生主动参与,重要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农村学生大多是留守学生,他们本质纯朴,最喜欢和“朋友型”的教师交流,教师只要在平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有空多下班指导,一步一个脚印,学生会有被关怀的感觉。班上冯某某同学说:“我最喜欢像朋友一样的现任语文老师。既然喜欢语文老师,当然喜欢她所上的语文课了,我觉得上语文课我最快乐”。教师在课堂上饱含感情,学生也会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而紧张的情绪投入学习。

2.用兴趣激发乐学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语文中,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做到以上这些,语文教学进度不能太快,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对每节新课的知识感兴趣,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

3.实践体验让学生乐起来

皮亚杰曾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学就不能成功。”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挖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途径,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学习实践,农村中学生大多生活水平不高,他们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干活和玩乐中度过,智力并没有真正得到开发,所以相对低下,另外,方言是他们交流的基本语言,在语文学习中会有语言障碍,为了促进他们感知语言、思维以及各种心理品质获得发展。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注重让他们多活动、多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绘画(配画)、板书设计、分角色表演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让学生表演捕鸟,再现他们童年时的情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善用表扬这种生动的语言艺术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农村学生自卑感较强、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对于认识自己、表现自己更是缺乏自信,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了解到这一点,在课堂上某个学生表现得出色、精彩,老师要由衷赞扬他,这种赞扬,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其他同学都是一种鼓励、一种期待。这种鼓励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教师给予他们最真挚、最朴实的爱。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多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他们就会从老师的鼓励中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心和希望,体验到自身的发展潜能,从而提高自信心,增强积极向上主动参与学习的勇气和决心。

钱钟书先生说过:“问题是智慧的代价。”所以只有用智慧才能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而问题得到解决会让我们产生无比的快乐,无论教者还是学者。就让我们多多发现问题,努力寻找解决之道,从而获得更多的快乐,实现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农村学校教育的过去与现状:民族志的视角》,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3.

3.《农村学校教育与社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文化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4.

4.《中学语文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赏识你的学生》,海南出版社.

(作者单位:542803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三中)

上一篇:多角度评课,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下一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