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评课,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时间:2022-08-23 01:35:05

多角度评课,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评课,评什么?怎么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索的问题。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是短短的四十五分钟的课,但其实质是一件综合信息丰富的任务,它包含的内容实在是五彩缤纷,错综复杂。不同的听课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认知和理解,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同一节课作出各种各样的评述,那么如何承担好评课者的角色呢,在此我就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谈一下我的浅显的看法。

一位好的评课者,他首先必须是一位优秀的听课者。听课者应该定位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由是,可以进入评课者的角色。评课,也就是是教学评议,是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结果进行价值性的评定。它是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可以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评课的过程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详细地分析和总结的过程,它可以促进和推动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落实。通过评课,及时与授课者认真分析这节课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可以帮助教师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更有效、更有价值地进行教学。同时,对其他教师的教学也会起到启发和引领效果。总之,评课有利于端正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有效的质量观,有利于新课标精神的贯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做一位称职的评课者呢?不妨让我们试着转换不同的角度或者身份,来欣赏、评定一堂教学活动。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评定。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促教,教是为了促进学”,课堂上本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人地位,真正做到目中有人,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同时这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不能用教代替学生的学,重在组织引导。所以评课时的最重要的关注点――学生,是不可以被忽略的。

以前,我们都习惯于老师评课,其实老师评课也摆脱不了其作为教师视角的局限,与学生的要求可能相去甚远。相反,换个角度,由学生评课,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喜欢老师怎样授课,他们是最有发言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虽然学生因知识视野和理念水平的局限,在评课中的有些理解可能会有失偏颇,但毕竟我们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会学,学会。

一堂课的好坏或成败不是以老师激情四溢的“表演”或巧妙绝伦的“设计”为标准,而是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要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及收获的大小。学生不是被灌输的容器,也不是参与表演的观众,更不是表演的配角。真正的课堂是由师生共同创造的和谐的共生共进共融的时空平台。所以评课时,我们不妨设计评课问卷调查,看看或听听学生怎么写的,怎么说的,也许我们能从中得到很多的启示……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教学就应以适合学生主动发展为出发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把教学重点从单一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学生的评,让学生在学与评中更好地收获信息、储藏知识、拓展思维、锻炼能力。

其次,从教者的角度来评定。如果一味只以学生的评价为依据,也显得太片面,不妨也让自己定位是那位授课者来评定,将教学理论得以进一步的提高。那么,作为教学者,评课要关注那些要素?

第一: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及达成。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了“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考虑到三者有机整和体现学科特点。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具体,过程与方法是否落实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切,是否以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为指导,难易适当,是否能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个体的差异……从多角度拟定一份评课表,然后逐一落实反馈,其收效应该会显著。

第二:评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的能力。一份好的设计体现在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地估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出现的各种困难,制订出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当然,教师的基本素养是必不可缺的,一、看教态是否亲切,自然,端庄,大方;二、看是否说普通话,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高低是否适宜,快慢是否适度,是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有感染力;三、看板书是否工整、简洁、艺术,概括性、条理性比较强,或者板书电教手段的运用和实验演示是否熟练准确;四、看教与学时间是否分配科学,能否让教师独自讲述尽可能缩短,学生活动时间及思考时间尽可能增加,能否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是否能够较好地驾驭课堂,应变能力强;五、看教学方法设计是否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能否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个性张扬的情况,并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评教学方法设计的有效度、达成率。从教的方面说,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是否具备灵活应变性,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即使对教学进程,问题的难度,教与学的方式,课时长短等进行适时调整。从学的方面说。看是不是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能主动探究,深入思考,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之,深度钻研,设身处地,不说空话。评课者决不能“赤膊上阵”,而是要对教学内容研究深透。有一些评课者存在一种想法,认为自己可以“熟悉内容就评内容,不熟悉内容就评教法”。殊不知,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那里,面貌可以千差万别,而所谓“教法”如果脱离了内容,就成了无源之水。如果对自己所听课内容不作研究,不从授课教师和课堂教学的角度实实在在地分析课的内容,评课就难以切中肯綮,甚至会闹出笑话。

还有,从领导的角度来评定。教师上好课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领导听课是为了了解教师备课程度、上课水平,从而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学习效果。“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今后评价课堂教学的一个新视角。它告诉我们:评价教学成败最重要的标准应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评课者,尤其是领导者,应该从关注“如何教”转向关注“如何学”,从关注“教得怎么样”转为关注“学得怎么样”。一堂课的优劣不仅要看教师的发挥、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更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现。具体来说,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等方面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只有遵循“以学论教”的原则,从学生的“学”审视教师的“教”,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化教学理念,而不是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服务于或服从于教师的发展或者学校的发展。这种评价角度应该是领导实现听课评课有效化的一个的基本前提。另外,领导干部在听课评课中,一定要强化问题意识,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走进课堂,带着发现的新问题走出课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

评课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需要用心地观察,“善观察者可见常人所未见,窥一斑而见全貌”,这也就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地教学能力提高和发展的要求。教学之路漫漫,仍需要我们加强自身学习,让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并鼓励教师的课堂教学积极性,提升更大的空间,追求更好的发展。

上一篇:转变语文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愉快教学,让农村学生的语文课“乐”起来